中國歷史學傢。江蘇銅山(今徐州)人。卒於臺北。原名桂森,號非宇,字一山,以字行。幼承傢學,有志於專治清史。19歲由山西大學預科考入北京大學,受學於梁啟超。課餘埋首著作,兩年期間,撰成《清代通史》上卷兩冊(上海中華書局出版)。梁啟超、李大釗、朱逖先(希祖)諸前輩及日本今西龍博士等為之序。後續成中卷。

  畢業次年任教於清華大學。先後應北京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及南京中央大學之聘,講授清史。所著《清代通史》上、中兩卷,改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問世。30歲時赴英一年有餘,在倫敦大英博物館及劍橋、牛津各大學收集有關中國近代史料,註意研究英國政治。越年,自英往遊德、法、意三國。1934年回國。以新自海外所獲之史料,先後編輯出版瞭《太平天國叢書》第一集、《太平天國詔諭》、《太平天國書翰》、《近代秘密社會史料》等書,使國內史學界對太平天國的研究進入到一個新境界。嗣後,他出任河南大學文學院院長、東北大學與西北大學兩校之文學院院長,仍講授清史。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隨東北大學內徙於四川三臺,被教育部聘為部聘史學科教授。著《清史大綱》及《曾國藩傳》兩書,對中國文化傳統及近代史歷程之嬗變闡述為詳,特別對太平天國之所以失敗與曾國藩、左宗棠、彭玉撚、胡林翼諸人之所以成功,有其獨到的見解。抗戰勝利後,蕭一山出任北平行轅秘書長,當選為國民政府第一屆監察院監察委員。1948年冬,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攜眷赴臺。兩年後,完成《非宇館自述》;復應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之請,編撰《清史》及《民族文化概論》兩書。自1950年始從事修訂《清代通史》工作,歷12載,下卷稿成,全書共400餘萬字,距上卷之脫稿問世已近40年。1976年,被聘為臺北“國史館”史料審查委員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通信研究員。

  20世紀30年代中,曾發起成立經世學社,刊印《經世半月刊》、《經世季刊》及《經世叢書》等。他尚未出版的著作還有《中國通史講義》(系原在北大、清華、北師大之講稿,寫至宋代,稿已佚)及《五十自述及卅年來見聞錄》等。1985年9月,中華書局影印發行其成名作《清代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