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重要方言之一。又稱湘語,俗稱湖南話。中國湖南省有多種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響的一種。主要分佈於湖南湘江、資江流域和沅江中遊少數地區的56個縣市,以及廣西北部的興安、灌陽、全州和資源4縣。四川省約45個縣市的局部地區也有湘語分佈。使用人口約3 000餘萬。

  按語言特徵和地理分佈,湖南省境內的湘方言可分為三片:①長益片。分佈於湘江、資江的中下遊地區,包括長沙、株洲、湘湘潭、寧鄉、望城、湘陰、汨羅、嶽陽(部分)、南縣、沅江、益陽、桃江、安化(東部)、安鄉(南部)、瀏陽(西部)、平江的岑川鄉等地,衡陽、衡南、衡東、衡山等地也可劃入此片。②婁邵片。分佈於湘中和湘西南一帶,包括婁底、湘鄉、雙峰、漣源、冷江、新化、安化(西部)、邵陽、邵東、新邵、隆回(南部)、綏化(南部)、武岡、城步、新寧、祁陽、祁東,以及洞口東部的黃橋鎮和金田、楊林兩鄉。③辰溆片。分佈於沅江中遊地區,包括辰溪、溆浦、瀘溪三地。

  主要語言特征:語音方面,①古全濁聲母逢塞音、塞擦音,不論今讀濁音還是清音,也不論平聲仄聲,一般都為不送氣音。②非敷奉母字與曉匣母合口韻字普遍相混,多數情況讀[f]。③曾梗兩攝鼻韻尾字與臻攝混同,除少數念鼻化音外,一般都念[‐n]尾。現在新派長沙話連通攝字也混同於臻攝。④調類一般是5個或6個,去聲分陰陽,約半數方言有入聲調類;入聲不帶塞音韻尾,讀音均可以延長。詞匯和語法方面,①有一批內部比較一致的特殊詞匯,如崽(兒子)、女(女兒)、郎(女婿)、伢子(男孩兒)、妹子(女孩兒)、麻怪(青蛙)、翼胛(翅膀)等。②“子”尾詞很發達。ⓐ有些名詞普通話不帶“子”尾,湘語帶“子”尾,如老鼠子、麻雀子、蝴蝶子、指甲子等。ⓑ有些名詞普通話帶“兒”尾,湘語帶“子”尾,如棗子、針鼻子、衣架子、皮袍子等。ⓒ一些時間詞也帶“子”尾,如今年子、去年子、往年子、夜間子等。ⓓ有些形容詞、副詞、數量詞也可帶“子”尾,如一般子、慢慢子、大概子、幾隻子、一兩天子等。③有的句子語序比較特殊。如狀語的特殊位置,ⓐ把形容詞充當的狀語移到動詞的賓語或補語後面,如“吃咖一餐飽的”(飽飽地吃瞭一頓)、“困咖一覺好的”(好好地睡瞭一覺)。ⓑ把狀語詞“凈”、“光”之類副詞移到動詞後面,如“吃凈菜”(凈吃菜)、“吃光飯”(光吃飯)。ⓒ把表先後順序的狀語移到動詞後面,如“你走頭,我走後”(你先走,我後走)、“我看頭,你看二,他看末”(我第一個看,你第二個看,他最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