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洋地質學傢。生於艾奧瓦州文頓,在冰島以南的雷克雅內斯海嶺潛水考察時殉職。1948年畢業於艾奧瓦州立大學,1955年在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地質研究所任職,1957年獲博士學位,1964年擔任教授。50年代,他和W.M.尤因首次發現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和東太平洋海隆首尾相連,構成環繞全球的大洋中脊體系;首次發現沿中脊頂部延伸的大洋裂谷系。上述發現為海底擴張說和板塊構造說的問世邁出瞭最重要的一步。1952年,他運用濁流說解釋1929年紐芬蘭大淺灘地震引起的的海底電纜折斷事件,為海底濁流的存在提供瞭有力論據。他最早認識到深海底流在塑造洋底地形和沉積物中的重要作用,在1966年首先提出等深線流的概念。他與M.撒普合作繪制的世界洋底立體地形圖(見海底地形中全球洋底地貌圖),已在全世界廣泛應用。他還在研究海底峽谷、深海平原、大地構造和地震等方面作出瞭傑出貢獻。希曾撰有300多篇論著,主要有《洋底》(1959,與尤因、撒普合著)、《深海面貌》(197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