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戲劇分古希臘戲劇(西元前6世紀末至前2世紀末)和近現代希臘戲劇(16世紀中至20世紀)。

圖1 古希臘劇場遺跡

  古希臘戲劇 分悲劇、羊人劇、、喜劇和擬劇。

  “悲劇”一詞在希臘文裡作tragoidia,意思是“山羊之歌”。但古希臘戲劇悲劇著意在“嚴肅”,而不在“悲”。悲劇起源於民間歌舞,即崇拜酒神狄奧尼索斯的“酒神頌”。忒斯庇斯采用第一個演員來表演悲劇,並在前534年雅典的“城市酒神節”上把酒神頌改造為悲劇,因此被尊為“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增加瞭第二個演員,有瞭正式的對話並開始表現戲劇沖突和人物性格,因此埃斯庫羅斯被稱為“悲劇之父”。第三個演員是索福克勒斯增加的。前6世紀末,雅典民主政治提倡集體生活,戲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古希臘悲劇的題材多取自荷馬史詩,通過神話和英雄傳說反映社會現實。這些悲劇接觸到命運觀念、宗教信仰、國際與國內戰爭、政治問題、民主制度、社會關系、傢庭問題,並且提出瞭詩人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古希臘劇場是露天的。觀眾席位於斜坡上,呈扇形,能容納一萬多人。觀眾席前有一圓場,歌隊和演員在此表演。舞臺是前4世紀下半葉才興建的。古希臘劇中通常隻有6~7個人物,由3個演員輪流扮演,女角色由男演員扮演,戴面具,不使用假嗓。殺人流血的事件以及不易表演的場面,一般不當眾表演。演出始終有歌隊,隊員一般不戴面具,他們的服裝輕飄鮮明,可作為劇景的裝飾。歌隊跳舞、唱歌,安慰劇中人物,對劇中事件發表感想,向觀眾解釋劇情,代表詩人發表意見。歌隊最大的作用是代替幕,表示時間和地點的變化。

  忒斯庇斯之後有三個重要的悲劇詩人,即科裡洛斯、普拉提那斯和佛律尼科斯。此後雅典產生瞭三大悲劇詩人。第一個是埃斯庫羅斯。他使悲劇具有瞭深刻的內容和完備的形式。他的悲劇風格莊嚴崇高,雄渾有力,有些誇張。第二個是索福克勒斯。他使悲劇藝術臻於完善。他的悲劇采用“鎖閉式結構”,佈局復雜、嚴密、完整,人物性格鮮明,風格質樸簡潔。第三個是歐裡庇得斯。他善於描繪人物心理,風格比較華麗,語言流暢,接近口語。前5世紀還有兩個著名的悲劇詩人,即伊翁和阿伽同。前4世紀,雅典在內戰中失敗之後,民主政治衰落,悲劇也隨之衰落。這個世紀比較有成就的悲劇作傢是阿斯提達馬斯。

  從前3世紀起,希臘的戲劇中心移到瞭亞歷山大裡亞城。雅典的城市酒神節舉行到前120年為止,至此古希臘悲劇的歷史便告結束。羊人劇是一種輕松的笑劇,不是喜劇,一般在3出悲劇上演之後演出,作為一種調劑。

  “喜劇”一詞在希臘文裡作komoidia,意思是“狂歡歌舞劇”,也起源於民間歌舞。農民於收獲葡萄時節祭祀酒神,他們裝為鳥獸,舉行狂歡遊行,載歌載舞,這種歌稱作komos(意為“狂歡隊伍之歌”)。早在前6世紀,墨加拉就有一種描寫神話故事和日常生活的滑稽劇,這便是喜劇的前身。前487年,雅典城在城市酒神節正式上演喜劇。喜劇之所以遲遲上演,是因為有人反對喜劇諷刺個人。基奧尼得斯在那次比賽中獲獎,第一個被承認為喜劇詩人。喜劇的創作方法比較自由,它取材於現實生活,情節是虛構的,人物比悲劇多,采用日常語言。歌隊人員24人,往往分為兩個小隊,各自代表鬥爭的一方。喜劇不大註重結構,劇中的時間和地點有較多的變化。

  古希臘喜劇的發展同民主政治和言論自由有密切關系,隨著歷史的發展而逐漸演變,分為“舊喜劇”(前487~前404)、“中期喜劇”(前404~約前320)和“新喜劇”(約前320~前120)。

  舊喜劇享有充分的批評自由,抨擊的主要對象是權勢人物和知名人士。雅典法律曾於前416年頒佈法案,剝奪喜劇的批評自由。舊喜劇的主題思想主要表現在“對駁場”中。鬥爭一方勝利之後,是一些歡樂的場面,最後以宴會或婚禮結束。“插曲”往往是歌隊長代表詩人發表政治見解和個人牢騷。前5世紀雅典產生瞭3個著名的喜劇詩人,即克拉提努斯歐波利斯和阿裡斯托芬。後者是最傑出的喜劇詩人,作品情節往往流於荒誕,但主題很現實,手法誇張,劇中有插科打諢,也有優美的抒情詩,風格多樣化。前5世紀還有3個有成就的舊喜劇詩人,他們是克拉泰斯、佛律尼科斯和柏拉圖。

  前4世紀,雅典政治、經濟衰落,人民不能享受多少自由,喜劇逐漸由政治諷刺劇過渡到世態喜劇,稱為“中期喜劇”。在所知的57個中期喜劇詩人中有3個比較著名,分別是歐佈洛斯、安提法奈斯和阿萊克西斯。阿萊克西斯是最傑出的中期喜劇詩人,寫瞭245部喜劇,其中一些是新喜劇。他的喜劇風格很優美。

  自前4世紀末葉起,喜劇發展成為“新喜劇”。新喜劇一般以傢庭生活、愛情故事為題材,缺乏深刻的思想內容。人物性格鮮明逼真,但都是定型的。結構簡單,劇中的青年男女發生愛情,經過種種波折最後達到圓滿的結局。新喜劇采用日常語言,風格明白清晰,優美雅致,滑稽可笑之處一般由情節或性格造成,笑話很少。在所知的64個新喜劇詩人中有3個比較著名,即菲萊蒙、狄菲洛斯和米南德。米南德最為傑出,作品反映現實,情節曲折,描寫細膩,性格鮮明,風格優美,而且很幽默。

  古希臘喜劇的歷史隨著城市酒神節的終結而告結束。

  古希臘還有一個劇種,稱為擬劇,創始人是索福龍。前3世紀產生瞭一種以現實生活和風俗習慣為題材的新型模擬短劇,在街頭演出。劇中有悲劇成分,也有喜劇成分,再加上舞蹈和雜技表演,深受觀眾歡迎,一直流傳到羅馬時代。比較著名的劇作者是赫羅達斯狄奧克裡圖斯

  古雅典有3個戲劇節。勒奈亞節於1~2月舉行,以演喜劇為主。城市酒神節於3~4月舉行,以演悲劇為主。鄉村酒神節於12月至翌年1月舉行,重演舊劇本。每個參加競賽的悲劇詩人交3出悲劇和1出羊人劇,每個喜劇詩人交1出喜劇,由執政官批準3個悲劇詩人、3個或5個喜劇詩人參加比賽。執政官用搖簽法分配給每個中選的詩人1個演員(即主角,其餘的兩個演員由主角挑選)和1個歌隊。雅典的10個區各自推選出1人為候選評判員,演出完畢後投票評定,執政官從評判票中抽出5張來決定勝負。

  近現代希臘戲劇 始於文藝復興後期。自1570年起,希臘處在威尼斯人的控制下,國土隻剩下克裡特和伊奧尼亞海上諸島嶼。此後100年間,是克裡特戲劇,也是近代希臘戲劇的黃金時代。G.霍爾塔特西斯是近代希臘最傑出的戲劇詩人之一。他的作品有悲劇《埃羅菲莉》(1637)、喜劇《卡祖爾沃斯》(1600)。特裡洛斯的悲劇《羅佐利諾斯》寫愛情與友誼之間的沖突。福斯科洛斯企圖擺脫意大利喜劇的影響,寫出更真實的克裡特生活。

圖2 《報仇神》劇景

  1669年,土耳其人重新占領克裡特,希臘戲劇從此中斷百年之久。到瞭18~19世紀才出現紮金索斯島(在伯羅奔尼撒西北岸外)的喜劇。D.古澤利斯的著名作品《哈西斯》(1795)是在威尼斯人仍然占領著紮金索斯時期寫成的。紮金索斯人泰爾塞蒂斯寫瞭一部喜劇嘲笑詩歌比賽。19世紀中葉,業餘作傢D.維贊蒂奧斯的《瓦韋爾》取得很大成功。D.韋納達基斯的第一部戲劇《瑪利亞·多紮帕特裡》(1857)是一出真正的浪漫主義的作品,深受W.莎士比亞的影響。他後來轉向古希臘戲劇,寫古代的題材。

  1888~1898年間出現瞭一種新型的田園喜劇,力圖擺脫浪漫主義影響,要求接近現實生活。劇中人物是現實的普通人,語言采用俗語,情節中雜有民間風俗與傳說。這是戲劇復興的先兆。較重要的劇作傢有K.科科斯。但這種生動活潑的戲劇從1896年起就衰落瞭。

  給現代希臘戲劇復興以最大推動力的是赫裡斯托馬諾斯。1901年他在酒神劇場號召雅典文人復興戲劇藝術,隨即成立“新舞臺”,上演用俗語翻譯的歐裡庇得斯悲劇《阿爾克提斯》。赫裡斯托馬諾斯對戲劇演出、舞臺裝置和佈景均有革新,這是現代希臘戲劇藝術的最大成就之一。

  20世紀初,一些作傢受H.易卜生影響,開始寫社會問題劇,劇中人物大多是破落的貴族,其生活反映瞭社會的蕭條與冷落。代表作傢是G.克塞諾普洛斯,劇本有《伯爵夫人瓦萊雷娜的命運》(1904)等。他的作品具有濃重的感傷情調,藝術上相當成功。P.霍爾恩的劇作結合風土人情和傢庭問題劇的特點,觸及社會的創傷與時弊,其《嫩枝》(1921)是一部富於戲劇性的作品。S.梅拉斯的《幽靈之子》(1907)是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作品。希臘國傢劇院於1932年成立,迎來瞭一個新的時代。國傢劇院當時由P.波利蒂斯擔任導演和藝術監督,許多有才華的演員都集中在這個劇院裡。

  K.庫恩於1942年創立藝術劇院,上演不同流派的作品。1954年,他上演S.奧凱西、J.-P.薩特、B.佈萊希特等人的作品,力求以新穎的表現手法賦予舞臺以詩的魅力和意境。此外,他還探討過現實主義社會問題劇的表演藝術,導演過美國劇作傢A.米勒的《推銷員之死》以及各種現代戲劇流派和希臘現代作傢的作品。

  20世紀70年代湧現出大批劇作傢,其中V.齊奧加斯受荒誕派戲劇的影響,寫瞭《蒼蠅的喜劇》。阿納戈諾斯塔基也寫荒誕派獨幕劇,表現青年一代的失望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