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傳統套裝。曾稱洋裝,又稱西服。上衣翻駁領、收腰、有背縫,男裝配西裝褲,有的還配背心,分別稱二件套西裝、三件套西裝;女裝配裙,稱裙套,也可配褲。

西裝示意圖

  沿革 西裝源於歐洲。19世紀50年代以前的西裝並無固定式樣,有的收腰,有的呈直筒型,有的左胸開袋,有的無袋。90年代西裝基本定型,並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國(見圖)。19世紀40年代前後,西裝傳入中國。1911年,民國政府將西裝列為禮服之一。1919年後,西裝作為新文化的象征沖擊傳統的長袍馬褂,中國西裝業得以發展,逐漸形成一大批以浙江奉化人為主體的“奉幫”裁縫專門制作西裝。20世紀30年代後,中國西裝加工工藝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上海、哈爾濱等城市出現一些專做高級西裝和禮服的西服店。80年代後,中國成為西裝生產大國,版型有歐洲版、日本版和適合中國人體型的西裝版。

  工藝 西裝制作工藝通常有精做和簡做兩種。精做工藝用於高級西裝,在前衣片的胸部、腰部,後衣片的背部、腰部,褲片中襠、臀部等處,用推、歸、拔工藝熱燙定型(見服裝加工工藝),使胸部隆起,背部合體,腰部收小,褲襠平服,臀部凸出,構成立體造型。精做西裝一般選用軟襯、麻襯、蠟線襯、黃襯作底襯;用彈性較好的黑炭襯、馬尾襯作胸襯,以起保形、平挺作用。定制西裝還須經過量體、試樣、調整等工序,使之更為合體。簡做工藝用於普通西裝,僅在胸、背、腰等主要部位略加歸、拔。一般采用單層棉質軟襯作底襯,以機縫為主。20世紀70年代開發出熱熔黏合襯,西裝加工工藝有新的發展。

  款式 男西裝上衣的款式主要有X型(中間小、上下大)、V型(上大下小)、聳肩和平肩等;門襟有單排紐、雙排紐和圓角、方角之分;駁領有平駁領、戧駁領、蟹鉗領等,並有寬窄長短之分;袋有開袋、貼袋兩種。女西裝上衣變化較多,衣身的長短、駁領的形狀、前後衣片的分割,不拘一格。西裝褲在前後腰節凹部收褶以適應體型,外側縫設直插袋。男褲後臀部有1~2個挖袋,前襠縫開門;女褲通常在右外側縫開門。西裝褲的款式在褶襉、口袋、腳口、臀部等起變化。女西裝上衣一般配以小下擺裙,也可配喇叭裙或褶襉裙(見裙)。

  保養 西裝的面料、裡料、襯料的縮水率不盡一致,水洗會導致起皺變形,宜幹洗。西裝宜用衣架懸掛收藏,避免折疊受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