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先秦以來廣泛流傳的神話人物。關於西王母的神話,產生很早,演變也顯著。殷墟卜辭中已記有“西母”,學術界有一種意見認為“西母”即西王母。它和以後在《山海經》中出現的有關西王母的記載,是否有聯繫很難斷定。所以,關於西王母的最早文字記錄應從《山海經》算起。

漢代石刻西王母玉兔搗藥

  《山海經》中關於西王母的記載說:“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西山經·西次三經》);“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大荒西經》)。這些記述說明西王母是半人半獸(人面虎身豹尾等),居住在洞穴中,掌管瘟疫刑罰的兇神。《山海經》中描繪的西王母顯然帶有野蠻時代的氏族神或部族神的特點,基本上是一位近似野獸形象的神人。

  除《山海經》以外,還有一些先秦古籍,如《荀子》等記載的西王母是國名、地名或君主名稱等,歧義較多。可見最初的西王母在傳說中呈現比較紛繁的面貌。

  關於西王母是君主的說法在先秦古籍記載中均為十分簡略的片斷文字。但在《穆天子傳》一書中卻是一種歷史傳記性的敘事。《穆天子傳》是晉代人從戰國魏襄王墓中發現的先秦古書(《汲塚書》)之一。作者不詳。它有可能是戰國時魏國史官對周代歷史傳說的記載;也有人認為它是晉人的偽托。《穆天子傳》比較詳細地記載瞭周穆王從洛陽出發,沿著晉、陜、甘、青進入新疆以遠,到西王母之邦,與女首領西王母相見的情景。西王母與周穆王互贈禮品,在瑤池的筵宴上相互對歌述志。書中的西王母彬彬有禮,對穆天子應酬自如,是一位具有君王氣象的婦女形象。在神格上,她自稱是“嘉命不遷”的“帝女”(上帝的女兒)。

  漢以後,隨著道教的日益發展,西王母神話進一步出現道教化傾向。這種傾向在《淮南子》、《博物志》、《漢武帝內傳》等著作中十分鮮明。《淮南子》中將西王母說成是長生不老之藥的所有者,並與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聯系起來。除上述著作外。《漢書》等史書對民間崇信西王母的活動也有所記述。此時,西王母的形象發生瞭更大的變化。托名班固撰的《漢武帝內傳》中出現的西王母,竟成“年可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掩藹,容顏絕世”的女神瞭。她的妝飾和隨行儀仗皆酷似人間的帝後。她操有的不死之藥是3 000年結一次果實的仙桃。以後,西王母主持天上的蟠桃盛會,用這種仙桃宴請群神的神話廣為流傳。神話流傳過程中西王母的神性進一步擴大,不但是神界管理眾女神的領袖,民間祈求長壽和平安的對象,也在民間信仰上成為男女婚配、婦女祈求授子的信仰對象。在嫦娥奔月等神話及各地眾多的民間故事和地方風物傳說中,都有不少關於西王母的情節。從漢代以後的1 000多年中,隨著道教的傳播和口耳相傳之民間故事的流佈,西王母不但作為道教的一位大仙為道傢所信奉,也以金母王母娘娘、王母、西姥瑤池阿母等名稱在各類文學作品(古代詩歌、小說等)中出現,在眾多的民間傳說和故事中流傳,為人們所樂道,具有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