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0~1826年,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人民爭取獨立解放的民族革命戰爭。

玻利瓦爾省釋放黑奴(油畫)

  15世紀末至16世紀中葉,西班牙以武力征服美洲廣大地區,相繼建立新西班牙(今墨西哥、中美洲等地地)、秘魯、新格拉納達(今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和拉普拉塔(今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等地)4個總督區,設置危地馬拉、委內瑞拉、古巴、波多黎各和智利5個都督區。18世紀中葉起,隨著殖民地經濟發展、資本主義因素增強以及啟蒙主義思想的傳播,各殖民地與宗主國的矛盾日益加劇。各階層民眾在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鼓舞下,反抗殖民統治、爭取獨立解放的願望日趨強烈。1808年起,法國侵占西班牙,使其殖民統治陷入危機,給美洲人民起義提供瞭良機。戰爭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810~1815) 1810年4月,委內瑞拉首府加拉加斯首先爆發起義,揭開戰爭序幕。隨後,拉普拉塔首府佈宜諾斯艾利斯、新格拉納達首府波哥大、新西班牙的多洛雷斯、智利首府聖地亞哥也相繼爆發起義。戰爭初期,委內瑞拉、墨西哥、阿根廷、巴拉圭、東岸省(今烏拉圭)、智利等地愛國者先後宣佈獨立並建立共和政權,但至1815年底,除拉普拉塔地區外,各地愛國政權在西軍和當地保王勢力進攻下相繼失敗。

  第二階段(1816~1826) 1816年底,S.玻利瓦爾重新發起對委內瑞拉殖民軍的進攻,並於1818年在安戈斯圖拉(今玻利瓦爾城)成立第三共和國。1819年6月率軍南征新格拉納達,8月解放波哥大,12月建立哥倫比亞共和國並任總統;1821年回師委內瑞拉,在卡拉沃沃平原重創西軍,占領加拉加斯。其部將A.J.de蘇克雷於1822年5月取得皮欽查之戰的勝利,解放基多(今厄瓜多爾)。在新西班牙,墨西哥起義軍於1821年占領墨西哥城並宣佈獨立。在南美洲南部地區,1817年2月,J.de聖馬丁率軍由阿根廷越過安第斯山進軍智利,在查卡佈科擊敗殖民軍,解放聖地亞哥,成立共和政權。1818年4月在邁波之戰中再敗殖民軍,鞏固瞭智利的獨立。1820年率軍進攻殖民軍堡壘秘魯,次年7月進占利馬,宣佈秘魯獨立。1822年7月,玻利瓦爾和聖馬丁在基多的瓜亞基爾會師。1823年,玻利瓦爾率軍進入秘魯,於1824年8月在胡寧之戰中重創殖民軍。12月,蘇克雷在阿亞庫喬之戰中徹底擊敗殖民軍,解放秘魯全境。1825年8月,上秘魯成立以玻利瓦爾命名的玻利維亞共和國。1826年1月,駐卡亞俄要塞的西軍殘部投降,戰爭結束。

  此次戰爭摧毀瞭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各殖民地(古巴除外)獲得獨立並確立共和制和代議制,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瞭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