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對西方水體的通稱,所指隨時代或文獻不同而異,都因在中原或中國以西得名。《山海經·西山經》所說西海,是模糊的地理概念,確實所指不詳,或以為指今青海省青海湖。曹植《七啟》:“西海之飛鱗。”即用此典故。後世地理知識逐漸增長,稱為西海的漸多。《史記·大宛列傳》:“於寘之西,則水皆西流註西海。”於寘即今新疆和田,帕米爾高原分水嶺以西,水向西流註,所指應即今鹹海。《漢書·西域傳》:“條支國臨西海。”條支一般認為在今伊拉克一帶,則西海指今波斯灣、紅海、阿拉伯海。。西漢末在今青海附近置西海郡,治龍耆城(今青海海晏),是也指青海為西海。東漢末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居延海附近置西海郡,此西海指今居延海。《水經註·河水》:“敦薨之水,自西海徑尉梨國。”尉梨在今新疆焉耆南,又以今博斯騰湖為西海。《隋書·裴矩傳》記自敦煌(今甘肅敦煌市)至西海有三道:一道至拂菻達西海,一道至波斯達西海,一道至北婆羅門達西海。拂菻指東羅馬帝國,在今小亞細亞一帶,波斯在今伊朗,北婆羅門在今巴基斯坦,則今地中海、波斯灣、阿拉伯海都稱作西海。《通典》引《經行記》:拂菻國“西枕西海。”以地中海為西海。《西洋番國志》天方國下:“宣德五年,欽奉朝命開詔,遍諭西海諸國。”明鄭和下西洋,遠達阿拉伯半島及非洲東岸,是當時西海與西洋同義,包括今阿拉伯海、波斯灣、紅海及印度洋在內。清代也稱今大西洋為西海,《清朝柔遠記》:葡萄牙“處西海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