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電東送”是中國一項重大的資源發展戰略。中國一次能源主要分佈在不發達的西北和中部地區,而對能源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東南沿海及環海地區。這種一次能源與生產力佈局的不協調,決定瞭“西電東送”必然成為中國資源優化配置的基本取向。“十五”期間,西電東送將在原有三條大通道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網架建設,增強送電能力,促進中國聯網。與此同時,當然還要加強西部電源點的建設,特別是加速水電開發和坑口火電建設,做到有電可送。

  北、中中、南三大通道:以三峽工程為契機,並以三峽電站為中心,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輻射,建設四個方向的聯網和骨幹線路,同時在條件成熟的電網間實現周邊聯網。到2005年,除新疆、西藏、海南、臺灣外,基本形成初步的全國統一電力系統。其中,三峽電站既是西電東送的巨大電源,又是“西電東送、南北互供、全國聯網”的重要樞紐和電源支撐點。中部大通道,由三峽地區向東部沿海一帶輸電,將以500千伏交流超高壓輸電線路和±5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為主幹線,輸送強大的電能。2001年12月開始籌建的西電東送的標志性工程——三峽至廣東±500千伏直流輸電的換流站工程,現已竣工。此外,500千伏雙回路陽(山西陽泉)—淮線(江蘇淮南)超高壓輸電線路長770千米,也是中部大通道的重要線路,已於2001年建成投運。

  南部大通道包括已投運的由天生橋向廣東(雙回)、貴陽、雲南羅平等500千伏輸變電工程,連同到廣州±5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共建成3 292千米。西電東送的輸電能力為:天生橋出口為360千瓦,向東送為300萬千瓦。2002年6月,天生橋——廣東第三回路500千伏超高線路建成投產,這標志著國務院確定的“十五”末西電新增向廣東送電1 000萬千瓦宏偉工程的“第二戰役”取得圓滿成功,成為南部大通道的第四條大幹線。它與天廣現有雙回500千伏線路和±500千伏直流線路四條幹線,將通電能力由原有的300萬千瓦提高到370萬千瓦。

  中國西北地區水力、煤炭資源豐富。西北電網建設正肩負著西電東送的電網建設和電源建設的重大任務。2005年建成第一條中國最高電壓等級75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是逐步發展750千伏電網建設並作為東送電力的主網架是西電東送的重要項目,是“北部大通道”的重要幹線。2001年12月,內蒙古西電東送最大中心樞紐電站——永聖域500千伏變電站建成投入運行,東送最大負荷約150萬千瓦。500千伏山西大同—北京房山雙回線加裝串補裝置,以及一些第二回線路的投產,大幅度提高瞭西電東送的容量。

  西電東送的效益:①經濟效益。自1993年南方跨省(區)電網投產到2001年底,累計上網電力835億千瓦·時,西電東送電量361億千瓦·時。南方電網已成為實施西電東送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電網。它還緩解瞭1993~1995年、2000~2001年廣東電力緊張局面,優化瞭1996、1999年廣東的電力結構;同時緩解瞭廣西枯水期缺電和半水期調峰手段不足的局面。西電電價低於廣東、廣西電網平均上網電價,可獲得價差收益數十億元以上。②安全和質量效益。聯網運行,在東西跨度近2 000千米的南方電網內,省網之間互為備用,互相支援,不僅減少瞭各省(區)的事故備用,提高瞭機組利用效率,而且增強瞭粵、桂、黔、滇四省(區)抵禦事故的能力和運行可靠性,對香港、澳門電網的安全運行也起到瞭積極的作用。同時,電能質量也有瞭明顯提高。③社會效益。工程改善瞭當地交通條件和投資環境,增加瞭地方財政收入與就業機會,促進瞭當地經濟發展。同時有利於保護環境,減少耕地占用,改善投資環境,平抑瞭廣東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