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伊斯蘭教宗教團體。1903年馬啟西脫離北莊門宦後創建於甘肅臨潭。初名金星堂,1909年正式定名西道堂。因其以劉智等人漢文著譯為傳教依據,又稱漢學派。西道堂根據清真教義,並祖述清真教正統,以宣揚金陵介廉氏學說,而以中國文化發揚清真教學理,務使中國同胞瞭解清真教義為宗旨。教義上以劉智的學說為依據,堅持正統信仰,履行五功,簡化宗教儀式,重視文化教育;教權結構實行教主集權制。教主的言言行對教徒有約束力,任職終身,但不世襲。死後建拱北,受朝拜,忌日為重大宗教節日。主張實行互不隸屬的教坊制。教主選派清真寺開學阿訇。漢學派重宗教節日,輕教乘功修和道乘修煉。因有“介廉栽種,關川開花,我(馬啟西)要結果”之言,故兼有哲赫林耶和格底目的特點,與奈嘎西班迪教團有淵源關系。重視漢文教育和經商活動。20世紀40年代,內部有集體戶400戶,在道堂內過集體生活,集體經營商、農、牧、副各業,全部財產歸道堂所有。設總經理統管,其下有各業經理和專門負責人,統一管理,統一分配。另有散居戶萬餘人,分佈於甘肅、青海、新疆、四川等地。後因受地方軍閥勢力打擊,其經濟組織瀕於解體,此派也呈衰落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