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理學傢、教育傢。生於江西高安,卒於北京。1920年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1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學,隨A.H.康普頓從事物理學研究,1926年獲博士學位。1926年秋回國,先後在江西大學和中央大學任教,1928年秋起任清華大學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學院院長(包括1938年以後在西南聯合大學的8年)。1945年10月任中央大學校長。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底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1949年任校務委員會主任。1950年夏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所長,同年12月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並任數理化學部主任。吳有訓曾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先後擔任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吳有訓在物理學領域的重要成就是:在參與康普頓的X射線散射研究的開創工作時,他以精湛的實驗技術和卓越的理論分析,驗證瞭康普頓效應。1924年與康普頓合作發表《經過輕元素散射後的鉬Kα射線的波長》。1926年他單獨發表《在康普頓效應中變線與不變線的能量分佈》和《在康普頓效應中變線與不變線的能量比》兩篇論文。這些成果豐富瞭康普頓的工作,使康普頓效應進一步為國際物理學界所公認。

  1928年吳有訓任教於清華大學物理學系以後,仍然堅持科學研究。發表的有關X射線散射的論文達50多篇。他積極組織並參加近代物理學的研究,是國內開展近代物理實驗的先驅者。30年代中,他在清華大學講授近代物理和普通物理學,註重實驗課,並指導許多屆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他不辭辛勞,誨人不倦,指導查閱文獻,制備實驗裝置;以嚴謹的科學作風培養出許多優秀學生。畢生致力於中國的科學事業和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