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胚層後生動物中,體壁與消化管之間無體腔但充滿間充質的動物。廣泛分佈在海水、淡水中,少數在陰濕的陸地生活,也有部分適應於寄生生活。包括扁形動物門、顎咽動物門、紐形動物門。曾被認為是最原始的兩側對稱動物。

  中胚層間充質是一種網狀結締組織,填充於體內各器官之間,內具網狀相連的細胞、未分化的胚性細胞、遊離的變形細胞和充滿其間的液體,在同化、運輸、儲存、排泄、生殖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是動物忍耐餓和器官系統發展的物質基礎。

  無體腔動物皆兩側對稱,蟲體可定向主動運動,排泄系統為縱行排泄管、焰細胞和排泄孔組成的原腎。在扁形動物消化系統有口無肛門或消失,在顎咽動物有口無肛門具咀嚼器,在紐形動物有口有肛門。曾認為,扁形動物多腸目起源於櫛水母門爬行的腔扁水母(Coeloplana)、櫛扁水母(Ctenoplana),或由浮浪幼蟲式祖先進化而來。但這種觀點未得到近代動物學傢的支持,因為它們都是適於爬行而特化的櫛水母類,何況更原始的 扁形動物是無腸目。

  無體腔動物的螺旋卵裂、端細胞法形成的中胚層、胚孔演化為成體的口等,無疑屬原口動物類群。但小型多毛動物有無體腔者,在對紐形動物超微結構的研究中還認為其吻腔、血管、排泄系統都是特化的真體腔。因此,無體腔是裂生體腔動物的祖征還是其的衍征,迄今仍無定論。寄生的無體腔動物為各種吸蟲和絳蟲,危害人類和傢禽、傢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