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內加爾小說傢、電影編導。生於濟金朔爾一個沃洛夫族漁民傢庭,卒於達喀爾。先後做過漁夫、管子工、泥水匠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自由法國部隊”當汽車司機,參加過義大利和德國境內的戰役。1945年復員回達喀爾,幾年後去巴黎雷諾汽車廠當技工,接著又到馬賽做碼頭工人,並從事工會工作。

>

  1956年,烏斯曼發表第一部自傳體小說《黑人碼頭工》。1957年,第二部小說《祖國,我可愛的人民》問世,歌頌一位為國獻身的非洲知識青年。1960年發表的《神的兒女》是他的代表作,描寫鐵路工人反對殖民統治的鬥爭,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非洲工人階級的成長過程,人物眾多,場面壯闊,在非洲社會小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960年塞內加爾獨立後,烏斯曼回國創立泛非電影工作者協會,開始拍攝影片,為發展非洲電影事業作出瞭貢獻。

  烏斯曼的創作註意反映現代非洲國傢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小說《公民投票》(1964)又名《熱風》,寫1958年非洲人民就法屬非洲的前途進行公民投票的歷史事件。《匯票》(1965)和《哈拉病》(1973)等抨擊社會弊端,均由作者改編拍成電影,並獲成功。《帝國最後一人》(1981)揭露玩弄權術的政客。還著有題材廣泛的短篇小說集《上沃爾特人》(1962)、《尼伊旺》(1987)等。1958年曾訪問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