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球物理學傢。生於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卒於北京。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39年在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獲博士學位,1941年赴玉門油礦任工程師,開創瞭中國電磁法和重磁力勘探。1946年任中國石油公司勘探室主任,指導成立瞭上海地球物理勘探實驗室,推動甘肅分公司成立瞭重力隊、電測隊,並在玉門老君油田取得大量測井資料。1949年後,重新組建瞭重磁力勘探隊和第一支電法隊,並在上海創辦瞭第一個地球物理培訓班,培養瞭第一批石油地球物理勘探人才才。1951年調任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勘探處副處長。隨後,在石油工業部先後出任勘探司總工程師、石油地質研究所所長、石油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石油學會副理事長、石油工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他是中國重力勘探、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測井、地球化學勘探等應用科學技術的創建人之一。在《從定碳比看中國石油遠景》(1948)、《中國石油地質概論》(1948)及參與編制的《中國含油遠景分佈圖(1∶300萬)》(1953)中,多次指出松遼盆地是重要的含油遠景盆地之一。為此,成為1982年國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獲獎人之一。

  翁文波是中國預測科學的主要創建人。他撰寫瞭《初級數據分佈》(1979)、《頻率信息的保真》(1980)、《可公度性》(1981)、《論預測》(1982)、《預測論基礎》(1984)、《認識與預測》(1990)等論著。提出瞭“翁氏旋回法”等信息預測方法。對天然地震周期的預測,以及對洪澇、幹旱災害等遠程預測,有其準確或基本準確超過80%的實例。主要論著還有《世界油氣田的分佈規律》(1953)、《綜合勘探的發展》(1980)、《油氣盆地的早期評價》(198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