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哲學傢、新康得主義弗賴堡學派的創始人。生於波茨坦,卒於海德堡。早年在耶拿、柏林和格丁根等大學受教於K.費舍R.H.洛采;1876年任蘇黎世大學教授;1877年任弗賴堡大學教授;1882年任斯特拉斯堡大學教授;1903年任海德堡大學教授,直至1915年去世。主要著作有《序論》(1884)、《哲學史教程》(1892)、《歷史和自然科學》(1894)、《論意志志自由》(1904)、《哲學概論》(1914)等。

  文德爾班對I.康德學說的主要興趣在價值方面,他所創立的學派又被稱為新康德主義的價值學派。他認為,哲學絕不能脫離價值觀念,因為它始終受價值觀念的強烈影響,哲學問題就是價值問題。他把世界分為“事實世界”和“價值世界”,即表象世界和本體世界。與此相應,他把知識也分為“事實知識”和“價值知識”,即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前者的命題屬普通的邏輯判斷,它們所表述的是表象與表象之間的關系,所涉及的隻是表象世界中的經驗事實;後者的命題不屬於普通的邏輯判斷,它們表述的是評價主體與被評價對象之間的關系,所涉及的是主體對於對象的評價和態度,即主體的意志和情感。但兩者之間又有聯系。事實命題從屬於價值命題,並受價值觀念的影響;任何知識都離不開價值,都要以價值為標準。他還認為,人不僅有個人意識和“特殊價值”,而且具有先驗的“普遍意識”和“普遍價值”,這種普遍價值是人們估價的絕對標準。他所謂的普遍價值不外是康德作為最高道德原則的絕對命令。

  文德爾班還從上述觀點出發,認為關於價值世界的科學,其目的僅在於描述特殊的歷史事件並對之作出評價。他由此否認社會歷史的客觀規律,否認社會歷史科學的任務是揭示社會歷史規律,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根本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