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劇作傢。生於華沙一個知識份子傢庭,卒於沃林尼亞耶焦利。年輕時在克拉科夫美術學院學過繪畫。俄國十月革命期間,參加沙皇軍隊和紅軍作戰,把這看成是保衛祖國。1918年回國後,一段時期主要從事繪畫,是波蘭表現主義畫派的代表之一。後來,他放棄繪畫從事戲劇創作,一生創作的劇本很多,現保存下來的有38部,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實用主義者》(1920)、《杜莫爾·姆茲戈維奇》(1921)、《水鴨》(1922)、《雅努爾卡·費茲德伊卡的女兒》(19923)、《小莊院》(1923)、《烏賊》(1923)、《新解放》(1922~1923)、《巫人揚·烏切伊·卡羅爾》(1925)、《瘋子和修女》(1925)、《雙頭牛犢的形而上學》(1928)、《鞋匠》(1957)、《母親》(1964)和《瘋狂的火車頭》(1965)等。韋特凱維奇是波蘭荒誕派戲劇的創始者,他認為,世界充滿瞭罪惡和災變,劇作傢為使觀眾獲得形而上的滿足,可以通過各種藝術手段創造一個荒誕的世界。他的劇作側重於戲劇性情節的荒誕構思,表現他對世界奇特的觀照,從中得出哲理的思考。有的作品揭露人類社會道德敗壞和犯罪所造成的悲劇,有的反映壓迫、反抗和奪取政權的鬥爭。這些作品大都沒有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在人物的塑造上,也表現瞭20世紀現代派文學中常見的異化現象。由於它們在世界各國的影響,1985年,為慶祝劇作傢誕生100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這一年定為韋特凱維奇年,並在波蘭召開國際紀念會,研究他的生平、創作和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