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微波的產生、放大、發射、接收、傳輸、控制、測量以及應用的技術。微波頻段使用的這些技術與較低頻率的電路和系統中所使用的對應技術基本上是不同的。20世紀30年代,使用波導管傳輸微波的實驗獲得成功,開始形成微波技術。隨後出現的磁控管和速調管等微波真空器件,為微波裝置提供瞭穩定的微波功率源,也為應用於雷達和通信等實驗性研究奠定瞭基礎。雷達技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倫三島免於被德軍攻陷的關鍵因素之一。雷達技術達到的水準標誌著微波技術已趨於於成熟,主要表現在以真空中電子束的動能與高頻結構中場的能量交換為工作原理的微波功率生成和放大技術,以波導管構建的微波電路無源器件的設計和制作技術,以及微波天線、測量技術等已趨於成熟。到60年代,伴隨著行波管放大器、正交場器件等新型微波真空器件以及一些新型波導的出現,微波技術進入瞭它的第一個黃金時代。此後,微波固態器件和微波集成電路開始出現,開啟瞭微波技術發展的第二個階段。隨後的20年中,微波固態器件獲得長足的發展,出現瞭許多新型功率產生和放大的2端和3端器件,使得微波子系統如發送器和接收器的尺度縮小,微波系統的價格降低。與此同時,混合型和單片集成電路提供瞭新型傳輸結構以取代矩形波導而且它們可用光刻技術批量生產。這使得微波技術可滿足大規模應用的需求。以砷化鎵為代表的新型半導體材料的應用,保證瞭固態器件直到毫米波頻率具有優良的性能,到瞭90年代,砷化鎵集成電路已可滿足通信的商業應用和雷達、電子戰等軍事應用兩方面的需求。如今單片模擬集成電路主要應用於移動通信的蜂窩電話系統,數字集成電路則應用於高速光纖通信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