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蘇州古典園林。原為南宋史正志“萬卷堂”故址,稱“漁隱”,後廢。清乾隆時重建,因園毗鄰王思巷,取其諧音,稱網師園。乾隆末園廢,後為瞿遠村所有,並按照原來的規模加以修葺,改稱瞿園。清光緒十一年(1885)被李鴻裔佔有。中華民國時,葉恭綽、張善子、張大千等曾居住過。1958年蘇州市園林管理處按瞿園原貌修復,複稱網師園。1982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的組成部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蘇州網師園

  此園以佈局緊湊,建築精巧和空間尺度比例協調而著稱,是蘇州中型園林的代表。全園分為兩區,東為住宅區,西為花園。住宅區有轎廳、轎夫腰房、積善堂、擷秀樓等建築。花園以水院的形式佈置,建築排列水邊,形成閉合空間。水池東南和西北各有一條曲折延伸的水灣,池岸疊成洞穴,使池面有水廣波延源頭不盡之意。園內木結構建築與門窗隔扇精雕細刻,各廳堂均築明瓦漏窗,窗外疊砌假山,散種花卉。如園西部的殿春簃是一座精巧的庭園,北面有書房,南有冷泉亭及涵碧泉,峰石峙列,樹木疏朗。1981年6月,中國為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所建“明軒”,即仿照殿春簃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