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化學傢。生於福建金門,卒於上海。1929年畢業於金陵大學,1938年考取庚款留學英國劍橋大學,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45年回國,任中央大學醫學院生化研究教授,1948年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員。1949年後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副所長,1958~1984年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1984~2001年任名譽所長。曾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院士)。

  王應睞是中國生物化學事業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研究領域包括維生素、血紅蛋白、酶和代謝等方面。他設計並改進瞭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的多種測定方法。首次證明的服用過量純化學合成的維生素A對動物有嚴重毒性的事實在文獻中被廣泛引用。1945年與英國的D.基林教授一起,首次以完整的實驗證據證明豆科植物根瘤含有血紅蛋白;1946~1948年他提純與結晶瞭寄生在馬胃的馬蠅蛆的血紅蛋白,並研究它的性質,闡明瞭在不同生活條件下血紅蛋白的性質與功能的關系。1949年後,與鄒承魯、汪靜英等成功分離、純化琥珀酸脫氫酶,發現該酸含有異咯嗪輔基與非血紅素鐵,酶以共價鍵與異咯嗪腺嘌呤二核苷酸相連接。這在國際上是首次報道以共價鍵結合的異咯嗪蛋白質。這項工作在1955年第三屆國際生化大會上得到很高的評價,並榮獲1978年中國科技大會重大成果獎。他是中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和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這兩項重大研究的主要組織領導者。他主持制訂瞭1956年以來的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部分的歷次科技規劃。

  他曾任中國生化學會第一、二、三屆理事長,中國生物化學會名譽理事長,美國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學會名譽會員,比、匈、捷等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發表研究論文百餘篇。是比利時皇傢科學、文學和美術學院的外籍院士,1988年美國“Miami冬季生物工程討論會”授予他特別成就獎,199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