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川東起義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字天楨。生於四川東鄉(今宣漢)清溪場王傢壩,卒於北京。早年當過學徒、店員。1909年到成都入工兵學校半工半讀。1911年參加四川保路鬥爭和辛亥革命,在東鄉參與組織武裝暴動,推翻清朝東鄉和綏定府政權,後任北伐大隊大隊長、東鄉縣團練局局長。1913年入成都警備軍官學校學習。1915年起任綏定府警備司令兼達縣警備隊隊長、護國討袁軍川東縱隊司令、靖國軍第7師3團團長,在當地參加護國、護法戰爭。後棄棄官赴上海,1920年5月加入旅華朝鮮共產主義組織。同年底赴蘇俄學習。1922年初回國,在北京參與組織赤心社等進步團體,宣傳十月革命思想。1923年春返傢鄉興辦學校和書報社,宣傳教育群眾。1927年入毛澤東在武昌主持的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回川東組織發動群眾,成立農民協會,開展武裝鬥爭。1929年4月參與領導川東起義,組建川東遊擊軍第1路。後任川東遊擊軍第3路副司令兼前線總指揮、川東革命軍事委員會書記、川東遊擊軍總指揮。領導開展川東地區遊擊戰爭,創建川東遊擊根據地。1933年10月指揮川東遊擊軍配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取得宣達戰役勝利。11月所部改編為紅33軍,任軍長。

  1934年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率部參加川陜蘇區反“六路圍攻”和嘉陵江等戰役。1935年5月參加長征。同張國燾反黨分裂活動進行瞭鬥爭。到陜北後,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第4局局長。1937年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385旅副旅長、旅長兼政治委員,率部駐守隴東地區,執行保衛黨中央和陜甘寧邊區的任務,並兼任隴東專員公署專員。抗日戰爭勝利後,調任中共四川省委副書記,到重慶進行統戰工作。1946年7月回延安後,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西北軍區副司令員,參加瞭延安保衛戰等戰役。1949年冬轉戰西南,任解放成都前進部隊副司令員。後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常務委員、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是中共七屆中央候補委員,八屆中央委員、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務委員,一屆至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