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工程中滿足圍護、通風、採光、裝飾等要求的裝修細木工製作。在中國古代建築中有鬥拱、廊簷、欄桿、隔扇、落地罩、固定床榻和傢俱等。近代建築中有門窗、壁櫃、吊頂、窗簾盒、掛鏡線、牆裙(臺度)、筒子板、暖氣罩、踢腳線、頂棚、地板及固定傢俱等。

  早期,在牆體上,以木條隔空滿足通風採光要求,用木板分隔室內外,是門窗木裝修的雛型。嗣後,發展為開啟的、欞條組合豐富的門和窗,並加以藝術處理作為裝飾,美化建築。古代雕刻精美、線腳豐富的木裝裝修隻限於宮苑陵寢、樓臺亭閣建築,以後逐漸擴大用於民間的大中型住宅。公元1733年清朝的《工部工程作法則例》統一瞭官式木構件的模數、定型和裝修處理,體現當時的標準。18世紀後,西方文化的輸入改變瞭傳統木裝修的格局和形式。木裝修式樣在民用建築中具有線腳簡單、樸素大方的特點。高級建築中的木裝修常用現代木作技術表現各類藝術構思,是滿足實用要求的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作品,如變化多樣的木頂棚、硬木拼花地板等。

  木裝修的加工,過去多將木材自然風幹或火烤烘幹後,在作坊或現場手工制作。自從建立瞭大中型門窗、木制品廠後,逐步推行標準化、工廠化生產。形狀復雜的木裝修部件,也可按照圖紙加工為成品或半成品,運到現場進行安裝。其加工程序是,先根據要求選用樹種,將原木開成板材,送入幹燥室進行幹燥處理。當木材含水率符合要求後進行鋸割、開榫、粘接、卯榫、成型、刨光等工序。加工板門、壁櫃、臺板,制作木護墻、筒子板等所需的薄板,用高效能防水化學粘結劑粘結的三合板、五合板、多層板制作。低檔木制品可使用纖維板。近年來,對於美觀要求高的木制品,用硬木如水曲柳制成1~2毫米的旋片,或用塑料貼面板,粘貼在一般木材上做成仿木制品,可節約優質木材。

  木裝修制品進入施工現場,先做局部防腐防潮處理,必要時還需要先刷底油,安裝齊全後,再按照要求進行油漆。

  木裝修有其獨特的優點,可以就地取材,按需要形態進行加工或雕刻美化,人們生活在木裝修建築內感到舒適。但木材資源有限並且易受潮變形或蟲蛀腐朽,防火性和耐久性差,不能滿足大規模建設的需要,故近年部分用金屬、塑料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