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庫、檢索、顯示、管理和報警等過程自動化的高層立體倉庫,又稱高層貨架倉庫。倉庫自動化可以減少占地面積和中間成品庫,縮短生產週期,提高生產率。

  發展概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先進的工業國傢人們開始註意物流系統的研究。自動化倉庫是物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節約土地和人力,降低勞動強度,減少商品損耗,貨物先進先出,操作迅速準確。自從應用電腦控制和管理自動化倉庫以後,倉庫的作用用和概念發生瞭本質的變化。過去,倉庫不過是為儲存材料和制成品而劃出來的房屋,後來倉庫則被認為是生產過程中的調節者和調度者,是流動資金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因素。1962年聯邦德國首先將電子計算機應用於貨物管理,建成第一座自動化倉庫,美國、法國、瑞士、英國和日本也隨之相繼建成許多自動化倉庫。6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勞動力嚴重不足,土地價格高漲,促進瞭倉庫向立體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80年代中自動化倉庫的數量以日本為最多。中國最早的自動化倉庫於1974年首先在鄭州紡織機械廠建成,後來在北京汽車制造廠和第二汽車制造廠也建成瞭自動化倉庫,並首次采用微型機計算控制和管理。

  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自動化倉庫主要由貨物存取機、儲存機構、輸送設備和控制裝置四個部分組成。

  貨物存取機 在自動化倉庫中,視需要存放零件的數量建立若幹高層貨架。每兩個貨架之間稱為巷道,巷道內設有堆垛機。它可在軌道上水平方向移動,也可以在本身的立柱上沿垂直方向移動,借以完成貨物的存取操作。為瞭適應立體存取,要求操作安全、準確並可進行遙控;為瞭適應各種貨物的裝載特點和不同的儲存量,要求存取機具有各種相應的尺寸和構造。存取機有各種不同的速度,這取決於該系統單位時間內的貨物吞吐量。

  儲存機構 一般又稱貨架系統。從結構上看有兩種不同的貨架:一種是貨架與建築物沒有聯系,獨立地建在建築物內部。這種貨架可以拆除,靈活方便,適用於高度不高的自動化倉庫;另一種是貨架與建築物緊密相連,它除瞭儲存貨物以外,尚用作支撐建築物的墻體或屋頂,成為建築物的一部分,通常稱為整體結構。這種貨架建築周期短、費用低,適用於高型的自動化倉庫。

  輸送設備 通常是指貨物存取機作業范圍以外的輸送設備,用以將貨物存取機與其他長距離的運輸裝置聯系起來。輸送設備類型很多,主要根據作業量多少、貨物類型和作業之間的配合情況而選定。常用的輸送設備有鏟車、引導車、地面有軌流動車、穿梭車和輥筒鏈條輸送機等。

  控制裝置 控制裝置把自動化倉庫的一切設備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使其按照預定的程序和要求動作,形成一個自動控制系統。較先進的控制裝置一般都用幾臺小型計算機構成,采取分級控制。這種計算機分級控制系統能快速地對信息進行實時處理。當一臺計算機有故障時操作仍不中斷。整個系統便於測試、檢查和維修。電子計算機還能對倉庫的訂貨與發送、倉庫物資儲備、倉庫作業定額管理提供信息,能對倉庫作業人員、作業手段、作業組織進行指揮和監督。

  自動化倉庫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機械自動化水平,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