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各種建設投資方案進行綜合分析。投資是為一定目的而預先墊付資金或實物的行為,又稱為固定資產投資。投資決策分析包括投資規模決策分析、投資方向決策分析和工程項目投資決策分析。前兩者屬於宏觀經濟範疇,後者屬於微觀經濟範疇。

  投資規模決策分析 社會的發展要求盡可能多地進行固定資產投資。但投資的供給能力受很多因素的制約,主要取決於國民收入的數量及其增長速度,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的的分配比例,固定資產積累、流動資產積累和社會後備基金的分配比例,固定資產折舊率等。投資規模的決策分析就是以經濟發展戰略為指導,研究投資的供給能力,從而確定固定資產投資的數量、增長速度和戰線的長短。投資是一個較長的過程,在一定期間內要支出大量的勞動力和生產資料而不提供任何有效用的產品或服務,所以必須通過決策分析來確定固定資產投資的合理規模,以保證國民經濟的綜合平衡,人民生活的不斷改善和生產的正常進行,同時也為瞭保證固定資產投資的經濟效益。

  投資方向決策分析 投資方向決策分析就是以經濟發展戰略為指導,根據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客觀要求,確定固定資產投資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地區之間的分配比例。由於投資的分配比例決定著固定資產再生產的比例,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民經濟產業結構、工業部門結構和工業佈局的合理性,所以投資方向的決策分析也是保證國民經濟綜合平衡和固定資產投資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

  工程項目投資決策分析 指對於待選工程項目及其各種投資方案進行評價比較,依據項目的可行性和預期的社會經濟效果而決定取舍的選擇過程。各國進行投資決策分析的經濟依據是不一樣的。在蘇聯,由國傢頒佈基本建設投資經濟效果的標準計算方法。在西方,生產性項目一般由私人投資,采用財務報表分析法、償還期法和目前被認為是最有效的現金流量貼現方法進行企業財務評價;非生產性的公共工程項目一般由政府投資、評價方法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或多目標決策。在發展中國傢,由於價格失真、政府對私人投資的幹預較多等原因,所以廣泛采用基於成本效益分析的各種評價方法。中國近年來引入的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方法中,作為投資決策主要依據的國民經濟評價方法就是一種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任何工程項目都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應用系統工程的方法時,首先要從系統整體出發,進行總體效益的分析。例如,對大型水利工程項目進行投資決策分析時,可能涉及防洪、發電、航運、灌溉、水產、旅遊、治沙、防堿、治澇等方面,要從政治、社會、經濟、技術和生態環境諸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圖1)。對於復雜的大型工程項目,不僅要弄清楚有哪些因素影響工程建設,而且要研究工程建設將會產生哪些後果和影響(圖2),然後對工程方案進行綜合評價。最後要研究出一套決策方法,協助決策者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作出抉擇。為瞭解決大型工程建設的決策問題,一般是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為此要建立決策模型。決策模型應滿足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①能夠同時接受定性的信息和定量的信息,主觀的信息和客觀的信息;②盡可能降低對指標評價精度的要求,以適應社會經濟系統的實際情況;③適應於離散方案集的情況;④便於集中多種不同的決策觀點,將個體決策與群決策結合起來。一般可采用目標規劃法、組合規劃法、多指標人機對話選優法等方法來建立決策模型。

  

參考書目

 張仲敏等主編:《基本建設經濟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北京,1982。

 陳穎源、郭志順編著:《管理會計和工程經濟》,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北京,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