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描述人口系統中人的出生、死亡和遷移隨時間變化的情況,以及它們之間定量關係的數學方程式或方程組,又稱人口模型。人口控制論和人口系統工程的首要任務是建立人口系統的數學模型。根據人口系統的回饋機制,明確區分狀態變數、控制變數和觀測量,可以建立人口系統的閉環控制模型。模型是對實體的近似描述,如果模型精度滿足所研究問題的要求,模型便被認為是準確的。用中國人口統計資料校驗有關人口系統數學模型時,其近期精度達到0.1%左右,這表明中國人口模型的精度很高。

  發展概況 20世紀30年代A.J.洛特卡建立瞭人口的定常積分方程模型。40年代萊斯利建立瞭差分方程組模型。60年代又出現瞭弗爾斯特的偏微分方程模型。70年代波拉德在萊斯利模型基礎上提出瞭隨機模型。建立完善的人口系統閉環控制模型,則是最近幾年的事。中國控制論學者在這項工作中取得瞭重要成果。

  分類 人口模型分為兩類,一類是確定性模型,另一類是隨機模型。如果按年齡和時間是連續量還是離散量,又可將人口模型分為連續模型和離散模型兩種。連續模型是由偏微分方程描述的帶邊界控制的分佈參數系統,離散模型是由差分方程組描述的雙線性系統。離散模型可用離散化方法從連續模型得到。連續模型便於理論分析,而離散模型適合於計算機仿真。

  人口系統連續模型 兩個自變量的函數N(ɑ,t)代表t時刻一切年齡小於a的人口總數,稱為人口函數。P(ɑ,t=ęN(ɑ,t)/ęa,稱為人口密度函數。則人口系統連續模型為

  (1)

式中μ(α,t)是相對死亡率函數,g(α,t)為人口遷移率函數,φ(t)為絕對出生率函數,U(t)為相對出生率函數,P0(α)為初始年齡密度函數。在(1)中唯一能控制的是出生率φ(t),它是系統的控制變量。它出現在系統的邊界條件中,所以模型 (1)又稱為邊界控制的分佈參數系統。這裡的φ(t)並不與實時人口狀態P(α,t)發生聯系,所以這種控制又稱為開環控制。

  實際上,φ(t)應與 t時刻的人口狀態,特別是與處在生育期內婦女的生育水平有密切關系。考慮到這一特點又有如下的人口閉環控制模型:

  (2)

式中β(t)稱作婦女總和生育率,它是人口系統的控制變量。中國人口控制和計劃生育是靠控制β(t)來進行的。[α1α2]稱為婦女育齡區間,a1為最小生育年齡,α2為最高生育年齡,K(α,t)為女性比例函數,h(α,t)為婦女生育模式,滿足歸一化條件:

在模型(2)中,φ(t)與t時刻的人口狀態P(α,t)建立瞭直接關系,這在控制論中稱為實時狀態反饋,這種控制形式稱為閉環控制(見閉環控制系統)。

  人口系統離散模型 如果用x0(t),x1(t),x2(t),…,xm(t)表示t時刻的年齡構成,其中xi(t)表示t年代年滿i周歲但不到i+1周歲的人口數,寫成向量形式

則離散人口模型可寫成

  (3)

式中中H(t),B(t)為相應維數的矩陣,

式中

稱為按齡死亡率, m為人類能活到的最高年齡; 稱為嬰兒死亡率; Kit)為女性比例函數; hit)為婦女生育模式,服從歸一化條件 g( t)為人口遷移向量; x 0為人口初始年齡狀態; β( t)為婦女總和生育率,它是系統控制變量; x( t)是人口狀態變量。模型(3)是一個雙線性系統。在這個模型中, 一項是 t年代人口經死亡後留存到下一年的人口年齡構成。而 t年代出生的人口留存到下一年的人口, g( t)是 t年代遷移人口留存到下一年的人口。在模型(3)中,方程左端表示 t+1年代的人口年齡構成,而方程右端則表現瞭 t年代人口年齡的變化。因此在這個模型中,時間、出生、死亡和遷移四個因素以及它們之間的定量關系得到瞭完全描述。

  在模型(1)、(2)、(3)中,觀測變量就是人口指數,例如總人口數N(t)

人口控制就是通過改變、調節婦女總和生育率 β(t)來控制人口狀態x(t),達到改變和控制人口趨勢的目的。

  

參考書目

 宋健、於景元:《人口控制論》,科學出版社,北京,1985。

 Nathan Keyfitz,Introduction to the Mathematics of Population, Addison-Wesly Publishing Company, California, London, 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