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著名的綜合技術著作。初刊於明崇禎十年(1637)。全書有十八個門類。其中“治鑄”、“錘鍛”和“五金”三類專門論述礦冶技術;“作咸”、“陶埏”、“燔石”、“丹青”和“珠玉”五類,則全部或部分論述非金屬礦產的開採和加工技術。明代手工業生產技術先進,金屬冶煉和加工工業的生產規模、產量和技術都居於世界前列。《天工開物》用瞭約占全書四分之一的篇幅,比較系統和全面地反映瞭這方面的成就。特別是在“五金”中比較詳細而系統地介紹瞭中國明代晚期金、銀、銅、鐵、錫、鉛、、鋅等七種金屬礦的開采、洗選、冶煉、加工的方法。其中記錄瞭關於生鐵熔煉和炒煉(即炒鋼)的生產過程以及木風箱、用焦炭冶煉、鑄鍋、鑄千鈞鐘、鍛千鈞錨、煉鋅等中國勞動人民在冶煉技術上獨特的發明創造。作者宋應星(1587年生)字長庚,江西奉新縣人;崇禎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諭,《天工開物》是他在職時撰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