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臺電腦分別控制生產過程中多個控制回路,同時又可集中獲取資料和集中管理的 自動控制系統。分散控制系統是控制(Control)、電腦(Computer)、資料通信(Communication)和螢幕(CRT──陰極射線管螢幕)顯示技術的綜合應用。這些技術術語的英文文第一個字母均為 C,所以通常也將分散控制稱為 4 C技術。分散控制系統(見圖)采用微處理機分別控制各個回路,而用中小型工業控制計算機或高性能的微處理機實施上一級的控制。各回路之間和上下級之間通過高速數據通道交換信息。分散控制系統具有數據獲取、直接數字控制、人機交互以及監控和管理等功能。

  生產過程的控制系統,經歷瞭從模擬控制(即未經量化的變量控制)系統、計算機監督控制系統、直接數字控制系統、多級控制系統到分散控制系統的發展過程。直接數字控制系統的缺點是可靠性低,計算機本身的故障會使整個系統失去控制。因此一般把計算機監督控制系統與直接數字控制系統組合起來,隻把模擬控制器不能勝任的任務和發生故障後不致危及整個系統的任務交給直接數字控制系統去完成。隨著對生產過程控制的要求越來越高,出現瞭計算機多級控制系統,使得數據獲取和控制裝置大為增加,電纜大為延長,監督控制系統的中央數字控制任務趨於繁重,它的設計成本增加,並且安裝費時,因而應用受到限制。分散控制系統是在計算機監督控制系統、直接數字控制系統和計算機多級控制系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生產過程的一種比較完善的控制與管理系統。在分散控制系統中,按地區把微處理機安裝在測量裝置與控制執行機構附近,將控制功能盡可能分散,管理功能相對集中。這種分散化的控制方式能改善控制的可靠性,不象在直接數字控制系統中那樣,會由於計算機的故障而使整個系統失去控制。當管理級發生故障時,過程控制級(控制回路)仍具有獨立控制能力,個別控制回路發生故障時也不致影響全局。相對集中的管理方式有利於實現功能標準化的模塊化設計。與計算機多級控制系統相比,分散控制系統在結構上更加靈活、佈局更為合理和成本更低。

  分散控制系統出現於1975年前後。由於當時微型計算機價格比較昂貴,出於經濟性的考慮,采用由一臺微型計算機控制幾個回路(見多回路調節器),還沒有能徹底實現分散化的控制。隨著微型計算機價格的不斷降低,到1980年前後終於徹底地分散到一臺微型機隻控制一個回路。這種完全分散的控制系統又稱完全分散控制系統或集散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