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入洗滌劑中以改善洗滌劑性能的一類物質。合成洗滌劑配方中不僅需要對去汙效果起主要作用的表面活性劑,而且還要添加助劑與輔助劑,以提高洗滌劑的使用性能。

  助劑 可增加表面活性劑的去汙作用。常用的助劑有磷酸鹽、沸石、矽酸鹽、碳酸鹽、螯合劑、釋氧物。較少使用的還有硼砂、膨潤土、膠體三氧化矽等。

  ①磷酸鹽:洗滌劑中所用的磷酸鹽,有正磷酸鹽和聚合磷酸鹽,但但主要的是聚合磷酸鹽,特別是三聚磷酸鹽。其他的聚合磷酸鹽如焦磷酸鈉和六偏磷酸鈉都易吸潮,不宜配入粉狀產品中,隻在某些特殊的工藝中使用。這些磷酸鹽都可螯合水中致硬金屬離子(主要是鈣、鎂離子),使成為可溶性化合物,從而起到軟化水的作用。對鈣離子的螯合能力以六偏磷酸鹽為最大,對鎂離子則以焦磷酸四鈉為最優,三聚磷酸鈉對鈣、鎂離子的螯合能力介於兩者之間。磷酸鹽還能再溶解鈣、鎂的不溶性鹽類及纖維中夾雜的以前洗滌過程中殘留下來的不溶性鈣皂、磷酸鹽等,從而增加洗滌劑的去污力。所有的聚合磷酸鹽,尤其是三聚磷酸鹽對表面活性劑所起的這種互相促進的作用便稱為協同作用。此外,尚能使塵土等不溶物發生反絮凝(即膠溶)作用而保持懸浮狀態,並可使油狀物乳化。

  ②沸石:70年代為減少三聚磷酸鈉所造成的環境污染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助劑。又稱分子篩。其化學名稱為矽鋁酸鈉。沸石的離子交換性能良好,特別是A型沸石對鈣離子的交換能力高。洗滌劑用沸石為 4A沸石。因沸石不溶於水,為使其不致殘留在織物上,顆粒直徑應小於 10μm,其中85%以上應≤4μm。由於沸石絡合鎂離子的能力差,所以還不能完全代替三聚磷酸鈉用於合成洗滌劑。然而,大部分地區水中的鎂離子含量僅為鈣離子量的1/3~1/5,所以替代絡合鈣離子的那部分三聚磷酸鈉,其潛力仍然很大。此外,沸石和三聚磷酸鹽並用比分別單獨使用的效果好。也有三聚磷酸鈉、氮川三乙酸鈉和沸石三者混用的。

  ③矽酸鈉:一種重要的助劑。俗稱水玻璃。其溶液稱做泡花堿。有緩沖、提高去污力、改善料漿和粉體的流動性、保護織物、抗腐蝕、軟化水等作用。

  ④碳酸鹽:洗滌劑中常用的碳酸鹽有4種,即碳酸鈉(純堿)、碳酸氫鈉、倍半碳酸鈉和改性堿。

  碳酸鈉可提高堿度,能與水中的鈣、鎂離子生成碳酸鈣(鎂)沉淀,從而使水軟化。因其制造條件不同而有重型和輕型兩種物理狀態。碳酸鈉除在粉狀洗滌劑中作為一種廉價的堿性助劑外,還用於非噴霧幹燥法制造的幹燥產品中,尤其是輕型純堿,它會吸附大量的液體物料於其表面,但仍能保持手感幹燥和自由流動的性質。在這種情況下,除用作堿性助劑外,多半都用作吸附劑和中和劑。

  碳酸氫鈉加於洗滌劑中,用以降低物料的pH值。倍半碳酸鈉(Na2CO3NaHCO3·2H2O)的性能介於純堿和碳酸氫鈉之間。改性堿則是純堿和碳酸氫鈉的混合物,通常按等摩爾混合,沒有結晶水,所以倍半碳酸鈉和改性堿都具有軟化水的能力,中等堿度,並有中和作用。因倍半碳酸鈉分子中已有結晶水,不能再吸收水或液體,所以如果需要吸水性能,則應用改性堿。

  ⑤螯合劑:主要作用是防止水中鈣、鎂離子和重金屬離子的沉積。通常分為氨基羧酸、羥氨基羧酸、羥基羧酸 3類。氨基羧酸代表品種是乙二胺四乙酸(EDTA)、氮川三乙酸(NTA)、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羥氨基羧酸中有羥乙二胺四乙酸(HEDTA)和二羥乙基甘氨酸(DEG);羥基羧酸中有葡萄酸、檸檬酸、酒石酸、草酸等。其他種類的螯合劑還有環狀多元羧酸,如苯均四羧酸、苯並多羧酸、四氫呋喃四羧酸。

  ⑥釋氧物:主要有過硼酸鈉和過碳酸鈉。在溶液中,過硼酸鈉在較高溫度下放出具有漂白作用的初生態氧,適用於動、植物纖維和合成纖維的洗滌漂白。它的作用不受pH值的影響。過碳酸鈉發生漂白作用的溫度比較低。

  輔助劑 輔助劑的主要類別有:填充劑、抗再沉積劑、光學增白劑、增稠劑、酶制劑、增溶劑等。

  ①填充劑:有無水硫酸鈉(Na2SO4,俗稱元明粉)和含10個結晶水的硫酸鈉(Na2SO4·10H2O,俗稱芒硝)之分。硫酸鈉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在洗衣粉中主要用作填充劑,也有助於幹燥成型和防止產品結塊等作用。

  ②抗再沉積劑:目前廣泛用於合成洗滌劑中的抗再沉積劑為羧甲基纖維素(CMC)。合成洗滌劑能脫除織物上粘附的污垢,但脫落下來的污垢還會重新附著在織物的纖維表面上,這種現象稱為污垢的“再沉積”。羧甲基纖維素具有防止發生這種現象的作用。它在洗衣粉中的用量一般為1~3%。近年來,開始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它對各種纖維都有良好的抗再沉積效果,而且有溶解度大、與無機鹽相容性好的優點。

  ③光學增白劑:合成洗滌劑不可缺少的成分。為瞭增加白度,可以增添少量藍色(也叫藍增白),作為微黃色調補色的藍色染料,從而提高視覺觀察的外觀白度。光學增白劑是將紫外線轉變為可見光而增加白度的。實際反映在視覺裡的發亮光的白度就是光學增白劑的效果。洗滌劑用的光學增白劑有二胺基芪二磺酸型(棉織物用)和萘三唑芪型(棉、合成纖維通用)。

  ④增稠劑:能增加溶液稠度的物質。CMC是一種比較廉價的常用增稠劑。膏狀物常用一些無機增稠劑如膠體二氧化矽等;清澈透明的溶液則用有機增稠劑,常用的如卡勃泊(Carbopol)系列產品以及改性纖維素(如羥丙基甲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乙基羥乙基纖維素等)。這些改性的纖維素都可溶於冷水,而不溶於熱水和大部分有機溶劑。無機鹽和pH值均會影響上述增稠劑的性質,所以在確定使用某一增稠劑之前,需要按配方試制成品後進行充分的貯存試驗。

  ⑤酶制劑:洗滌劑中配加的酶主要是蛋白分解酶和脂肪分解酶。前者可分解血液、肉、蛋類中的蛋白質污垢;後者可分解脂肪,此外還可加入纖維素酶。洗滌劑用酶不僅要求在堿性介質中穩定和耐高溫,而且與洗滌劑的其他組分有良好的相容性。

  ⑥增溶劑:配制液體洗滌劑時,通常需要加增溶劑,以使配方中的所有組分都能保持溶解狀態。增溶劑是一種在分子中含有親水基和親油基的化合物,具有使其他有機物高濃度地溶解於水或鹽類水溶液的性質。它的分子形態與表面活性劑的相類似,但親油基是低分子烴類。如低烷基苯磺酸鹽,用於以陰離子活性物配制的液體洗滌劑時尤為有效。作為增溶劑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增溶性按苯、甲苯、二甲苯和異丙苯的磺酸鹽的順序遞增。

  增溶劑除用於配制液體洗滌劑外,還用於洗衣粉的生產過程中。在噴霧幹燥前,在料漿中加入增溶劑可以降低料漿的粘度,即在制備料漿時可以減少水的用量,從而提高噴粉塔的生產能力。此外,象甲苯磺酸鈉之類的增溶劑還有增加成品粉流動性,防止結塊的作用,特別是當直鏈烷基苯磺酸鈉含量高的洗衣粉,添加增溶劑尤為必要。

  此外,用量較少的有機輔助劑,還有烷醇酰胺、氧化胺、顏料、香精等。烷醇酰胺本身是一種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良好的脫脂能力、耐硬水性能。在合成洗滌劑中烷醇酰胺常做為泡沫穩定劑。加入量約為2~3%。此外,它還有改善去污效果、抗沉淀、減少烷基苯磺酸鈉對皮膚的刺激、防止皮膚發幹、改善織物手感和抑制金屬生銹等多種作用。氧化胺也是一種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除具有烷醇酰胺的特點外,還有抗靜電的作用,同時也是目前采用的泡沫穩定劑。合成洗衣粉中加入某種顏料,制成有色粉,可改善產品的外觀。洗滌劑中加入香精,可改善產品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