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硬磁性材料為載體,利用磁性材料的剩磁特性將聲音信號記錄在載體上的電器。一般都具有重放功能。傢用答錄機大多為盒式磁帶答錄機。

  簡史 1888年美國O.史密斯發表瞭利用剩磁錄音的論文,奠定瞭答錄機的理論基礎。1898年,丹麥V.波爾森發明瞭鋼絲答錄機。1907年波爾森又發明瞭鋼絲答錄機的直流偏磁法,使答錄機進入實用階段。1927年,美國W.L.卡森和G.W.科彭特發明瞭鋼絲答錄機交交流偏磁法(現在使用的交流偏磁法為後人所研制)。1930年出現鋼絲錄音機商品,不久又出現鋼帶錄音機商品。1935年,德國通用電氣公司制成磁帶錄音機。1951年和1953年,中國上海鐘聲電工社先後制成瞭中國第一臺鋼絲錄音機和磁帶錄音機。1963年,荷蘭飛利浦公司發明瞭盒式磁帶,從此盒式磁帶錄音機很快在傢庭中得到普及。

  分類 磁帶錄音機的種類很多。按使用磁帶形式分為盤式錄音機、盒式錄音機、卡式錄音機;按體積分為落地式錄音機、臺式錄音機、錄音座、便攜式錄音機、袖珍式錄音機;按功能分為立體聲錄音機、單放機、跟讀機、多用機等。

  組成和原理 磁帶錄音機由傳聲器(話筒)、錄音放大器、放音放大器、偏磁振蕩器、磁帶、磁頭、主導軸和壓帶輪等組成(見圖)。話筒裝在錄音機的面板上,錄音時,聲音從話筒送入,轉變成音頻信號,經錄音放大器放大後,通過錄音頭將信號錄制在行走中的磁帶上。放音時,放音頭將磁帶上的信號轉變成音頻信號,經放音放大器放大到具有足夠功率的音頻信號,從而驅動揚聲器播放磁帶上錄制的節目。消音頭用來抹去磁帶上的原有信號。工作時,消音頭中流過偏磁振蕩器產生的電流,當已錄磁帶通過消音頭時,受到強大的交流磁場作用,被磁化到飽和狀態,隨著磁帶遠離消音頭,交變磁場強度逐漸減弱,從而將原有信號抹去。

  發展趨勢 磁帶錄音機的發展方向是微型化、組合化、數字化。微型化除發展微盒式錄音機外,主要發展隨身聽(walkman)錄放機。組合化的品種繁多,有收錄、收錄唱、收錄激光唱、收錄電視,以及各種音樂中心等。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已開始利用數字技術記錄聲音信號,使錄音機的性能產生瞭一次飛躍,市場上已出現脈沖編碼調制的數字錄音機,它將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此外,模擬自然音場的四聲道立體聲和環繞音響的錄音機也先後問世,也具有發展前景。

  

參考書目

 A.J.韋爾斯著,陳忠、周華清譯:《傢用音響設備》,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北京,1982。

 肖和祥、劉憲坤、席金生:《錄音機的原理及使用常識》,科學出版社,北京,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