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龍眼木雕刻而成的木雕。

  龍眼木雕始於清代末期,主要產於福建的福州,莆田、泉州、惠安等地。清末,福州大阪鄉木雕匠師陳天賜以福建盛產的龍眼木為材料,雕刻成工藝品,售予外輪海員,很受歡迎。他的佛像作品往往在上白粉後飾以金色,人稱“金體佛”。陳道燦以雕刻仕女著名,作品形象清秀,衣紋流暢,姿態婀娜,神情顧盼。陳依媄師承陳道燦,他和阮寶光都以擅長雕刻仕女著名,並且創作瞭不少反映現代題材的優秀作品。

>  龍眼木材質堅固而細密,宜於雕刻,打磨後,作品光彩潤澤。龍眼木雕題材以人物、動物為主,花鳥次之。人物類又以龍翁、武士、探手、彌勒佛最具特色;動物類有牛、馬、熊、獅、虎、金魚等,並以白色的牛骨制成動物的牙齒,以玻璃制成眼睛,鑲嵌其上,形象生動。龍眼木雕的工藝過程是:先以斧和扁刀劈削木料,制成粗坯;再經雕刻,制成細坯;修光、磨光、漂凈並晾幹後,染成棕、古銅、橘黃等色;然後罩漆,使之不退色;幹燥後,上蠟;最後,鑲嵌附件,並裝配底座。雕刻的技法有圓雕、浮雕、鏤雕、鑲嵌等,以圓雕為主(見雕塑工藝品)。龍眼木的樹根彎曲而多疤節,匠師們因材施藝,利用其天然的虯根、疤節或蛀蠹等,稍加雕刻,即成為出人意表的木雕作品,是龍眼木雕獨特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