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含碳量小於1.35%的鐵碳合金,其中還含有限量以內的矽、錳和磷、硫等雜質及其他微量的殘餘元素。碳素鋼是近代工業中使用最早、用量最大的基本材料。世界各工業國傢,在努力增加低合金高強度鋼和合金鋼產量的同時,也非常註意改進碳素鋼品質,擴大品種和使用範圍。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氧氣轉爐煉鋼、爐外噴吹、連續鑄鋼和連續軋製等新技術被普遍採用,進一步改善瞭碳素鋼的品質,擴大瞭使用範圍。目前碳素鋼的產量在各國鋼總產量中的比重,約保持在80%左右,它不僅廣泛應用於於建築、橋梁、鐵道、車輛、船舶和各種機械制造工業,而且在近代的石油化學工業、海洋開發等方面,也得到大量使用。

  類別 碳素鋼有各種分類方法,如按化學成分(即以含碳量)可分為低碳鋼、中碳鋼和高碳鋼。按鋼的品質可分為普通碳素鋼和優質碳素鋼。按用途則又可分為碳素結構鋼、碳素工具鋼。此外,還可以按冶煉方法和所保證的性能要求等來進行分類。

  普通碳素結構鋼 又稱普通碳素鋼,對含碳量、性能范圍以及磷、硫和其他殘餘元素含量的限制較寬。在中國和某些國傢根據交貨的保證條件又分為三類:甲類鋼(A類鋼)是保證力學性能的鋼。乙類鋼(B類鋼)是保證化學成分的鋼。特類鋼(C類鋼)是既保證力學性能又保證化學成分的鋼,常用於制造較重要的結構件。中國目前生產和使用最多的是含碳量在0.20%左右的A3鋼(甲類3號鋼),主要用於工程結構。

  有的碳素結構鋼還添加微量的鋁或鈮(或其他碳化物形成元素)形成氮化物或碳化物微粒,以限制晶粒長大,使鋼強化,節約鋼材。在中國和某些國傢,為適應專業用鋼的特殊要求,對普通碳素結構鋼的化學成分和性能進行調整,從而發展瞭一系列普通碳素結構鋼的專業用鋼(如橋梁、建築、鋼筋、壓力容器用鋼等)。

  優質碳素結構鋼 和普通碳素結構鋼相比,硫、磷及其他非金屬夾雜物的含量較低。根據含碳量和用途的不同,這類鋼大致又分為三類:①小於0.25%C為低碳鋼,其中尤以含碳低於0.10%的08F,08Al等,由於具有很好的深沖性和焊接性而被廣泛地用作深沖件如汽車、制罐……等。20G則是制造普通鍋爐的主要材料。此外,低碳鋼也廣泛地作為滲碳鋼,用於機械制造業。②0.25~0.60%C為中碳鋼,多在調質狀態下使用,制作機械制造工業的零件。③大於0.6%C為高碳鋼,多用於制造彈簧、齒輪、軋輥等。根據含錳量的不同,又可分為普通含錳量(0.25~0.8%)和較高含錳量(0.7~1.0%和0.9~1.2%)兩鋼組。錳能改善鋼的淬透性,強化鐵素體,提高鋼的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和耐磨性。通常在含錳高的鋼的牌號後附加標記“Mn”,如15Mn、20Mn以區別於正常含錳量的碳素鋼。

  碳素工具鋼 含碳量在0.65~1.35%之間,經熱處理後可得到高硬度和高耐磨性,主要用於制造各種工具、刃具、模具和量具(見工具鋼)。

  化學成分對碳素鋼性能的影響 碳素鋼的性能主要取決於鋼的含碳量和顯微組織。在退火或熱軋狀態下,隨含碳量的增加,鋼的強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沖擊韌性下降(見圖)。焊接性和冷彎性變差。所以工程結構用鋼,常限制含碳量。

  碳素鋼中的殘餘元素和雜質元素如錳、矽、鎳、磷、硫、氧、氮等,對碳素鋼的性能也有影響。這和影響有時互相加強,有時互相抵銷。例如:①硫、氧、氮都能增加鋼的熱脆性,而適量的錳可減少或部分抵銷其熱脆性。②殘餘元素除錳、鎳外都降低鋼的沖擊韌性,增加冷脆性。③除硫和氧降低強度外,其他雜質元素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鋼的強度。④幾乎所有的雜質元素都能降低鋼的塑性和焊接性。

  氫在鋼中能造成很多嚴重缺陷,如產生白點、點狀偏析、氫脆、表面鼓泡和焊縫熱影響區內的裂縫等。為保證鋼的質量,必須盡可能降低鋼中氫的含量(見應力腐蝕斷裂和氫脆)。脫氧帶入的殘餘元素如鋁,可減小低碳鋼的時效傾向,還可以細化晶粒,提高鋼在低溫下的韌性,但餘量不宜過多。由爐料中帶入的殘餘元素如鎳、鉻、鉬、銅等,含量高時可提高鋼的淬透性,但對要求具有高塑性的專用鋼,如深沖用鋼板,則是不利的。

  冶煉、加工對碳素鋼性能的影響 碳素鋼目前大都采用氧氣轉爐和平爐冶煉,優質碳素鋼也采用電弧爐生產。根據煉鋼過程脫氧程度的不同,碳素鋼可分為鎮靜鋼、沸騰鋼和介於兩者之間的半鎮靜鋼。冶煉方法對鋼的性能影響,主要是通過鋼的純凈度而起作用的。近年來人們通過真空處理、爐外精煉和噴吹技術等,都可獲得更高純凈度的鋼,從而顯著改善瞭碳素鋼的品質。

  碳素鋼的塑性加工工藝通常分熱加工和冷加工。經過熱加工,鋼錠中的小氣泡、疏松等缺陷被焊合起來,使鋼的組織致密。同時,熱加工可破壞鑄態組織、細化晶粒。使鍛軋的鋼材比鑄態具有更好的力學性能。經冷加工的鋼,隨著冷塑性變形程度增大,強度和硬度增加,塑性和韌性降低。為提高成材率,廣泛應用連續鑄鋼工藝。

  碳素鋼的時效 低碳鋼的時效通常有淬火時效和應變時效兩種,都是由間隙元素作用引起的,主要是由於碳、氮、氧的重新分佈所造成。

  淬火時效 即鋼由高溫快速冷卻後性能隨時間而變化的現象。鋼中含碳量、脫氧程度和含氮量對淬火時效都有很大影響。低碳鋼、脫氧不充分的沸騰鋼和含氮量較高的鋼發生淬火時效最顯著。含碳約0.3%的中碳鋼,由淬火時效所引起的性能變化已大為減弱。含碳約0.6%的高碳鋼,實際上不起時效硬化作用(見金屬熱處理)。

  應變時效 經冷加工變形後的性能隨時間而變化的現象。碳和氮對應變時效的影響,與對淬火時效的影響相似,磷也促進應變時效。低碳鋼因冷變形而消失的屈服點,隨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恢復。應變時效比淬火時效更為復雜。如鋼材經淬火後再進行冷加工,無論在室溫或稍高溫度下,均將加速其應變時效。

  碳素鋼的時效常給工業生產帶來很大危害,例如沸騰鋼焊接後,由於時效使焊接接頭熱影響區出現細小裂紋,嚴重影響焊接結構的安全性。但由於近代冶金技術的發展,和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尤其是氧氣轉爐煉鋼能獲得更低的氮、氧含量,因此時效問題有所減輕。

  

參考書目

 冶金工業部鋼鐵研究總院、第一汽車制造廠、上海汽輪機廠主編:《機械工程手冊》第12篇 鋼,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1982.

 H.C.McGannon,The Making Shaping and Treating of SteelUnited States Steel Corp.9th ed.,Pittsburgh,1971.

 日本鉄鋼協會編:《鉄鋼便覧》,3版,Ⅳ卷,丸善株式會社,東京,1981。

 ASM Handbook Committee,Metals Handbook,9th ed.,Vol.1,ASM,Ohio,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