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強化生產的熔煉爐。具有巨大表面面積的粉狀物料,在爐內充分與氧接觸,在高溫下,以極高的速度完成硫化物的可控氧化反應。反應放出的大量熱,供給熔煉過程,使用含硫高的物料,有可能實現自熱熔煉。閃速爐具有生產率高、能耗低、煙氣中 SO2濃度高的特點。目前,閃速爐主要用於銅、鎳等硫化物精礦熔煉。按爐形結構,分為芬蘭奧托昆普型(圖1)和加拿大國際鎳公司(INCO)型(圖2),前者由反應塔、沉澱淀池及上升煙道組成,已為許多工廠采用。

  反應塔為圓柱體,直立於沉淀池的一端,塔壁用鉻鎂磚砌成,並設有水套或在外殼噴水以保護爐襯。加料噴嘴安裝在反應塔頂,垂直向下。噴嘴數量由反應塔尺寸決定,通常小爐子僅有一個,大爐子多達四個。幹燥後的爐料進入噴嘴內管,預熱空氣(或富氧空氣)進入其外管(文氏管型),兩者在外管的縮口處相遇並充分混合,使爐料呈懸浮狀進入反應塔。反應塔的輔助燃料可以用油、天然氣或粉煤。用油時,油管插入加料噴嘴內管中,將油噴進反應塔,也可在反應塔頂單獨安設油嘴。用天然氣時,將天然氣管引入噴嘴外管。用粉煤時,將其預先混入物料中。

  沉淀池的結構與反射爐相似,采用拱頂或吊頂,爐底為反拱。渣線部位的爐墻除采用優質耐火材料外,還裝有銅水套以保護爐墻。沉淀池設有冰銅口、渣口和輔助燃燒噴嘴,後者用以補充熱量或開爐時使用。

  上升煙道豎立於沉淀池的另一端,用以引出煙氣。煙道出口處容易結瘤,通常設有燃燒噴嘴及人孔門,以便消除結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