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成立臺灣油礦探勘處,1955年開始開展石油勘探工作。1959年發現錦水深層天然氣,1962年在出磺坑發現新氣層,並在鐵砧山構造獲得天然氣流。從1968年開始外國石油公司在臺灣海峽近海海域開展油氣勘探,1975年發現高雄海上油氣田。臺灣探勘處在中部鹿港外海也鑽出瞭原油。目前,臺灣省共發現油氣田14個,大部分為氣田與油氣田。即:出磺坑、竹頭崎、竹東、崎頂、白沙屯、三條侖油氣田,錦水、鐵砧山、青草湖、凍子腳等凝析氣田,牛山、六重溪氣田,山子腳油田,高雄雄海上油氣田等。估計已探明天然氣儲量達800億米3。油氣田均分佈在臺灣西部盆地。生產層深度,陸地為300~4600米,海域可達5500米,儲層均為第三系砂巖,圈閉類型以背斜為主,也見斷層、地層及巖性圈閉。

  出磺坑油氣田是臺灣省發現和開發最早的油氣田,深300~3560米。過去以產油為主,1876~1946年累計產油17萬噸、天然氣5500萬米3。後發現深部氣藏,轉而以產氣為主,兼產凝析油。已探明天然氣儲量95億米3,石油30萬噸。1978年有生產井9口,年產天然氣5.97億米3、凝析油13680米3。鐵砧山凝析氣田是目前臺灣省開發最大的油氣田,開然氣儲量130億米3、凝析油儲量130萬噸。1978年產天然氣為16億米3、凝析油23萬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