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符號Nb,鋼灰色金屬,在元素週期表中屬VB族,原子序數41,原子量92.9064,體心立方晶體,常見化合價為+5、+4。

  1801年英國化學傢哈奇特(C.Hatchett)在分析礦石時發現瞭一種新元素,命名為columbium(鈳)。1844年德國化學傢羅瑟(H.Rose)宣稱他發現瞭一種“新”元素,因其性質和鉭(tantalum)相似,在自然界和鉭共生,鉭是按希臘神話人物Tantalus(坦塔羅斯)命名的,於是就按按Tantalus女兒Niobe(尼俄柏)的名字,給新元素定名 niobium。1866年確定鈳和鈮是同一個元素;1951年國際純粹化學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決定將其名稱統一為niobium(鈮),但有些國傢仍沿用columbium。

  1866年佈洛姆施特蘭德(C.W.Blomstrand)首次用氫還原氯化鈮得到金屬鈮。20世紀30年代開始,鈮以鐵合金(鈮鐵)形式用於煉鋼和用碳化鈮制造高速切削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含鈮的高溫合金用於制作燃氣輪機,此後還研究瞭鈮合金的各種性能和用途。中國於60年代初建立鈮冶金工業。

  資源 鈮和鉭的物理化學性質相似,在自然界礦物中多為共生。劃分鈮礦或鉭礦主要是根據礦物中鉭和鈮的含量。一般將含Nb2O5:Ta2O5大於20的礦物稱為鈮礦,含Nb2O5Ta2O5為3~20的礦物稱為鈮鉭礦,其他為鉭礦。含鈮礦物已發現有130種左右,其中最主要的是燒綠石[(Ca,Na)2(Nb,Ta,Ti)2O6(OH,F)]和鈮鐵礦[(Fe,Mn)(Nb,Ta,)2O6]。其他還有褐釔鈮礦[(Y,Er,Ce,Fe)(Nb,Ta,Ti)O4],鉭鐵礦[(Fe,Mn)(Ta,Nb)2O6],黑稀金礦[(Y,Ca,Ce,U,Th)(Nb,Ta,Ti)2O6]和鈦鈮鈣鈰礦[(Na,Ce,Ca,Sr)(Ti,Nb)O3]等。鈮、鉭酸鹽的砂礦也有工業開采價值。世界上多數鈮礦石的品位為0.2~0.6%,選礦後得到的標準鈮精礦品位為50~65%(Nb,Ta)2O5。世界鈮礦儲量(以鈮計)已查明的為760萬短噸(1短噸=907.2公斤)。鈮礦主要分佈在巴西、加拿大、蘇聯和非洲一些國傢。泰國和馬來西亞的錫渣也是鈮的一個來源。1979年世界鈮礦的產量(以鈮計)為2.3萬短噸。中國具有工業價值的含鈮礦物已發現有:鈮鐵礦、鈮鉭鐵礦、褐釔鈮礦、含鈮鈦鐵金紅石、易解石、燒綠石等以及一些含鉭鈮酸鹽的砂礦,儲量豐富。中國某些煉鋼爐渣和熔煉錫渣也是提取鈮的重要資源。

鈮的主要物理性質

  性質和用途 鈮的超導轉變臨界溫度9.25K,原子的熱中子吸收截面1.1靶恩,標準電極電勢Nb/Nb5+0.96伏。

  鈮和鉭的化學性質很相似,都是非常穩定的化學元素。鈮對於很多腐蝕性介質在冷態或稍熱的條件下不起反應。致密的鈮在空氣中隻在溫度高於200℃時才明顯氧化。鈮同氯於200℃、同氮於400℃、同氫於250℃才發生反應。常溫下鈮對許多種酸和鹽的溶液都是穩定的,但溶於氫氟酸、氫氟酸和硝酸的混合酸以及濃堿溶液。鈮有多種氧化物,最穩定的為五氧化二鈮(Nb2O5)。鈮同氫生成固溶體和金屬氫化物(NbH,NbH2)。鈮對氫的吸收是可逆的,在加熱和真空下又能將氫析出。氮化鈮(NbN)為淺灰略帶黃色的化合物,其超導轉變臨界溫度為15.6K。

  鈮同一些原子半徑小的元素如硼、碳、矽、氮等生成的化合物都具有很高的熔點和很大的硬度。鈮同鹵素生成鹵化物、鹵氧化物和絡酸鹽,其中重要的有:五氟化鈮(NbF5)、五氯化鈮(NbCl5)、三氯氧鈮(NbOCl3)、氟鈮酸鉀(K2NbF7)和氟氧鈮酸鉀(K2NbOF5·H2O)。

  鈮以鈮鐵形式用於鋼鐵工業,消費量占世界鈮消費量的85%以上,多用於碳素鋼和高強度低合金鋼。鈮在鋼中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控制脫溶碳化鈮的大小和分佈,而達到提高鋼的抗磨損性、抗腐蝕性、晶粒細化和脫溶強化,從而改善鋼的性能。鑄鐵中添加鈮能析出堅硬耐磨的碳氮化鈮相,從而提高強度和延長使用壽命。鈮在高溫合金中的消費量占總消費量的10%左右。鈮和鈮合金可用作宇宙飛船及其重返大氣層時的耐高溫結構材料、原子反應堆的結構材料,並且用於制造石油和化學工業中的耐酸設備、熱交換器和加熱器等。含鈮、鎳、鈷的超級合金(superalloy)可用於制作噴氣發動機的部件。鈮同鈦、錫、鋯、鋁、鍺的合金或金屬化合物所形成的超導體具有重要意義,鈮鈦合金和鈮錫化合物(Nb3Sn)是目前已經應用的主要超導材料。鈮在酸性電解液中也能形成陽極氧化膜,這種陽極氧化膜的性能雖不如鉭的陽極氧化膜穩定,但由於鉭的資源較少,所以,以一部分鈮代替鉭,用鈮鉭合金制造小型電解電容器,這種電容器已在民用電子產品中逐步得到應用,並有廣闊前景。氧化鈮可作高折射率的光學玻璃的添加劑。鈮酸鋰是一種優良的壓電晶體,用於彩色電視濾波器和雷達延遲線等。鈮酸鍶鋇單晶可制造激光通信裝置的調制器。碳化鈮可制造超硬工具和模具。二硒化鈮粉可作電動機械和儀表裝置的自潤滑填充劑。1981年鈮在美國各部門的消費比例為:交通運輸32%,建築工業31%,石油及天然氣16%,機械工業11%,其他10%(見鉭)。

  鈮的冶煉 包括分解精礦、分離鉭鈮、制取化合物和金屬、精煉等過程。鈮的生產工藝流程與鉭大致相同。金屬鈮的工業生產方法有碳熱還原法、鈉熱還原法和鋁熱還原法。(見金屬熱還原)。

  碳熱還原法 制取金屬鈮工藝流程見圖。

  將五氧化二鈮和炭黑混合,在氫氣氛中制得碳化鈮:

Nb2O57C

2NbC+5CO↑

再將碳化鈮同五氧化二鈮混合,在真空下還原成金屬鈮:

Nb2O5+5NbC

7Nb+5CO↑

五氧化二鈮還可用炭黑在真空下直接還原成金屬鈮:

Nb2O55C

2Nb+5CO↑

鈮條經氫化破碎得鈮粉,或經垂熔、電子束熔煉得鈮錠。

  鈉熱還原法 用鈉在950~1000℃下將氟鈮酸鉀還原成鈮粉:

K2NbF7+5Na─→Nb+5NaF+2KF

  鋁熱還原法 將五氧化二鈮用鋁還原成金屬鈮:

3Nb2O5+10Al─→6Nb+5Al2O3

致密金屬鈮一般用鈮粉壓制的坯塊在2100~2300℃下燒結,然後再用真空電弧、電子束或等離子束進行熔煉。高純單晶鈮可用無坩堝電子束 區域熔煉法制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