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石可選程度的工藝評價。從礦石中選出有價成分的難易程度,受到礦石的物質組成、礦石的結構、有價和有害成分的賦存狀態、技術水準和對選礦產品的品質要求(精礦品位及含雜量等)等制約。礦石可選性是這些因素在選礦工藝指標上的綜合反映。原來認為不可選的礦石或難選礦石,在技術發展後可能會變為可選或易選礦石。因此礦石可選性的難易是對一定的選礦技術水準和選礦產品的品質而言的,是有條件的。

  礦石可選性研究的目的是確定該礦石選別技術上的可能性,,用於地質儲量評價或用於礦床開發前的試采性研究。對常見的、易選的礦石,可選性研究的結果有時也可作為選礦廠設計的依據之一。礦石可選性研究是在查明礦石的物質組成、結構、有價成分在礦石中的賦存狀態等的基礎上,對礦石樣品進行選礦方法、選礦條件和選礦流程的試驗,以得到最佳的選礦工藝指標,礦石的可選性通常以有價成分的回收率(見選礦回收率)、精礦產率(見選礦產率)、精礦及尾礦品位對某分選因素的函數關系表示。

  礦石可選性研究,多數隻作實驗室規模的試驗。為瞭設計選礦廠,對復雜的礦石或新的選礦工藝,除可選性研究外,還必須進行半工業性(連續性的)試驗或工業性試驗,以及包括經濟合理性在內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