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內各種氣體,蒸氣和礦塵混合物的總稱。當其成分與地面空氣近似時,稱礦內新鮮空氣。地面空氣進入礦井後,由於物質氧化、分解和其他氣體與礦塵的混入,成分發生變化。O2減少,CO2增加,混入的有害氣體通常有CH4CO>2、CO、H2S、NOxSO2H2、Hg和As的蒸氣以及內燃機的廢氣等。開采含 U(鈾)、Th(釷)等伴生元素的金屬礦床時,還將混入放射性氣體Rn(氡)及其子體(RaA~RaD)(見礦山輻射防護)。礦內空氣的溫度和濕度主要決定於礦物與巖層的物理化學性質、開采深度、生產工藝、地理和地質因素。個別礦井氣溫可達30℃以上。煤礦和金屬礦內空氣的相對濕度一般為80~90%,湧水量大的巷道內可達100%。鹽類礦湧水量小,鹽類吸濕性強,相對濕度約15~16%。水災、爆炸事故以及大爆破後,空氣被毒化。瓦斯突出區或封閉火區,氧濃度顯著降低。

  空氣中氧濃度降到15~17%時,人體因缺氧而呼吸困難,心律加快,逐漸喪失勞動能力;降到9%時能很快窒息死亡。中國礦山安全條例規定,礦內工作地點氧濃度不得低於20%。礦內常見有毒有害氣體的主要來源、危害性和允許濃度見表。

礦內常見有毒有害氣體的主要來源、危害性和允許濃度

  防止礦內空氣污染最普遍采用的有效措施是礦井通風。為瞭減少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和礦塵,還應采取以下措施:①防止進風污染;②改進生產工藝和設備;③加強采空區密閉,防止有害氣體湧出;④防止發生火災和爆炸事故;⑤抽放瓦斯(見瓦斯抽放);⑥用水或化學品水溶液,吸收可溶性有害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