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壓電場作用下,配合其他力場作用,利用礦物的電性質的不同進行選別的幹選過程。可用於有色金屬、鐵礦石、非金屬礦石以及其他物料的選別。電選機的處理能力比其他選別設備低,對粒度小於0.074mm的物料,分選效果很差。1880年奧斯本(T.B.Osborne)首先發明靜電選礦機。1907年美國皮卡德(G.W.Pickard),發明電暈電場電選機,選別效果遠高於單純靜電場,是電選的重大發展。60年代以來,解決瞭電選的高壓電源和絕緣等問題,擴大瞭電選的應用範圍。

  電選過程中應用的礦物電學性質主要有電導率、介電常數等。電導率大於10~106Ω-1m-1的稱為導體礦物,有自然銅、石墨、方鉛礦、金、磁黃鐵礦等;電導率為1~10-8Ω-1m-1的稱半導體礦物,有赤鐵礦、錫石、磁鐵礦、黃銅礦;電導率小於10-9Ω-1m-1的礦物稱非導體礦物,如碳酸鹽和矽酸鹽礦物等。電選時必須使礦物顆粒帶電,主要方法有:①摩擦帶電;②感應帶電;③接觸帶電;④電暈放電電場中帶電等。

  電選機 種類較多,目前多為圓筒式,用電暈極或電暈與靜電極相結合的復合電場。此外,還有室式、溜槽式和搖床式等。圓筒式電選機中,圓筒為接地電極(直徑為150~350mm);電暈極(直徑為0.2~0.3mm)和靜電極與圓筒平行安置。當高壓直流負(或正)電加到電暈電極和靜電極(偏向電極)時,電暈極附近的空氣被電離成電暈電流,流向圓筒,在圓筒表面空間形成瞭空間體電荷;而在偏向電極和圓筒之間則形成靜電電場。礦粒經振動給礦槽和轉筒帶入此空間時,獲得電荷。導電性好的礦粒所獲得的電荷經圓筒迅速傳走,在離心力、重力和靜電力的共同作用下,從圓筒前方落下;非導體礦粒因導電性差,不易失去所帶的電荷,此電荷與筒面感應,產生鏡面吸力使礦粒緊吸於筒面,隨圓筒轉到後方,然後被毛刷強制刷下(見圖)。

  白鎢與錫石的電選 黑鎢礦、白鎢礦、錫石共生的礦石,先用重選得出粗精礦,再用幹式強磁選分出弱磁性黑鎢精礦,其餘礦物即為白鎢礦、錫石。白鎢礦為非導電礦物,錫石為導電礦物。用電選可有效地將它們分離。

  鉭鈮礦的電選 鉭鈮礦的原生礦和砂礦,先經搖床得出粗精礦,然後用電選或與磁選配合精選。鉭鈮礦為導電產品,石榴石等為非導電產品。

  鈦鋯礦的電選 不論原生或砂礦,通常經重選得出粗精礦,然後用電選分離。導電產品為鈦鐵礦、金紅石;非導電產品為鋯英石、獨居石、電氣石、石榴石和石英等。電選對獲得高質量鈦精礦最有效。

  鐵礦、錳礦、鉻礦的電選 加拿大、瑞典等國大量采用電選法精選鐵礦,獲得含SiO2小於8%的優質鐵精礦。也可用電選選別錳礦、鉻礦,獲得優質精礦。

  砂金的電選 砂金礦先用重選法富集,再用電選選別,可提高黃金的品位和回收率。

  非金屬礦的電選 如石墨與其他脈石、煤與灰分的分選;石英與長石用氫氟酸處理後,再用電選分離。

  電選也可用於麥、稻谷的選種及去雜;麩皮與面粉的選別;茶葉與茶桿的分離。還用於塑料、絕緣材料、固體廢料中非鐵金屬的選別,金屬制粉的分級等。

  電選的發展趨勢 研究適合處理各種細粒級礦石的電選機,提高選別效率;采用電暈與靜電場相結合的復合電極以及高梯度電場等,以擴大應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