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供應和需求規律確定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經濟合理的物資存儲量的管理工作。庫存管理應起緩衝作用,使物流均衡通暢,既保證正常生產和供應,又能合理壓縮庫存資金,以得到較好的經濟效果。

  1915年,美國的F.W.哈裏斯發表關於經濟訂貨批量的模型,開創瞭現代庫存理論的研究。在此之前,義大利的V.帕雷托在研究世界財富分配問題時曾提出帕雷托定律,用於庫存管理方面的即為ABC分類法。隨著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庫存管理的理論有瞭很大的發展,形成成許多庫存模型,應用於企業管理中已得到顯著的效果。

  庫存管理模型的分類 不同的生產和供應情況采用不同的庫存模型。按訂貨方式分類,可分為5種訂貨模型。①定期定量模型:訂貨的數量和時間都固定不變。②定期不定量模型:訂貨時間固定不變,而訂貨的數量依實際庫存量和最高庫存量的差別而定。③定量不定期模型:當庫存量低於訂貨點時就補充訂貨,訂貨量固定不變。④不定量不定期模型:訂貨數量和時間都不固定。以上4種模型屬於貨源充足、隨時都能按需求量補充訂貨的情況。⑤有限進貨率定期定量模型:貨源有限制,需要陸續進貨。庫存管理模型按供需情況分類可分為確定型和概率型兩類。確定型模型的主要參數都已確切知道;概率型模型的主要參數有些是隨機的。按庫存管理的目的分類又可分為經濟型和安全型兩類。經濟型模型(圖1)的主要目的是節約資金,提高經濟效益;安全型模型的主要目的則是保障正常的供應,不惜加大安全庫存量和安全儲備期,使缺貨的可能性降到最小限度。庫存管理的模型雖然很多,但綜合考慮各個相互矛盾的因素求得較好的經濟效果則是庫存管理的共同原則。

  經濟批量理論 經濟批量理論主要是綜合平衡存儲費、購置費和庫存短缺損失費等3個費用要素,求得費用總和最小時的訂貨批量。

  ①存儲費:包括存貨所占用的資金的利息、占用倉庫費用、庫存耗損等與訂貨批量有關的費用。批量越大,存儲費越高。

  ②購置費:包括訂貨的手續費、采購人員旅差費、通信費等與訂貨次數有關、與訂貨批量無關的費用。訂貨的次數增加,購置費增加。

  ③庫存短缺損失費:由於庫存短缺而造成生產上或商業上的損失費用。

  經濟批量並不是確定庫存訂貨量的唯一因素,此外還要考慮最經濟的運輸限額、包裝限額、物資供應廠的有關規定、存儲條件、資金限額等。

  ABC分類法 在一般情況下,品種不多的一些物資在全部庫存資金中占有較大的比重,而為數眾多的品種在全部資金中卻隻占很小的比重,因此可以采取分別對待、重點管理的方法。根據各種物資占有金額多少,可將全部物資分為A、B、C3類。其中A類物資在總金額中約占75~80%,而品種僅占10%以下;B類物資在總金額中約占10~15%,品種約占10~15%;C類物資在總金額中僅占5~10%,而品種卻占75%以上。根據ABC分類的結果可以采取不同的庫存管理方法。對A類物資應重點管理,嚴加控制,采取較小批量的定期訂貨方式,盡可能降低庫存量。對C類物資采用較大批量的定量訂貨方式,以求節省手續,留出精力管好重要物資,而對B類物資則應根據情況區別對待。圖2為ABC分類法的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