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 機械安裝在合適的彈性裝置上以隔離 機械振動傳播的措施。依振源的不同有兩種性質不同的隔振措施(圖1)。如果機械本身是振源,應使它與支承隔離,以減少對周圍的影響,這稱為主動隔振。如振源來自支承的運動,為減少外界振動對機械的影響,須使支承與機械隔離,這這稱為被動隔振。

  隔振系數η表示隔振的效果。主動隔振系數

被動隔振系數

η zη b概念不同,但計算公式相同。其值越小隔振的效果越好。對於單自由度隔振系統

式中 λω j/ ω n為頻率比,即激勵頻率 ω j與隔振系統固有頻率 ω n之比, ζ為阻尼比。根據隔振系數曲線(圖2):①無論 阻尼大小,隻有當頻率比 時才有隔振效果,而後隨 λ的增加隔振效果逐漸增加,實用中取 λ=2.5~5已經足夠;②增大阻尼可減小機械在起動和停車過程中經過共振區時的振幅,但在 後,增大阻尼反而減小隔振效果;③由於一般隔振材料阻尼系數不大,在 λ=2.5~5范圍內計算隔振系數時,可按無阻尼情況考慮。具體的隔振措施有設置彈性支撐物和防振溝等。對於隔振效果要求很高的精密儀器,一般采用多層隔板;對於多向 激勵、多種 響應的復雜隔振系統,則要考慮直線振動、扭轉振動和它們之間的耦合,隔振系數須按多自由度模型進行計算。當頻率比 λ變化較大時,如寬頻帶激勵和重量變化大的機械,采用非線性隔振系統可以收到較好的隔振效果。在隔振設計中,根據振源振動量的大小、方向和頻率,以及被隔振機械的尺寸、重量和隔振要求,確定隔振裝置的參數和結構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