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形目海鯰科海鯰屬的1種(見圖)。

又名赤魚,青松魚。體長形,稍粗壯;長500~800毫米,重2~3千克,最大個體可長1.5米。頭大,略平扁,頭頂裸露且有弱粒突。口大,亞下位;齒細尖絨毛狀,頜齒呈帶狀排列,齶齒每側3群:前端2小群並列,後部大群呈長三角叢。眼小,眶緣遊離。鼻孔緊鄰,後鼻孔孔有瓣片而無須;須3對,1對上頜須可伸達鰓孔,2對下頜須較短;鰓膜與鰓峽相連;體無鱗;背鰭與胸鰭均有鋸齒狀硬刺;脂背鰭短小;尾鰭叉狀;體紅褐至青黑褐色,腹部白色,兩側有銀色光澤。廣佈於印度洋-西太平洋。中國產於南海及東海。

  為暖水性底層魚類,常在緩流的泥沙底活動,主要以甲殼類、貝類等以及小魚為食。在生殖季節結成大群,遊向沿岸和河口淺水產卵。在北部灣,雷州半島西岸外有其主要產卵場。產卵期為3~5月。懷卵量200~300粒。卵大,直徑平均約12毫米,重約1克,沉性。雄魚有口內孵卵育仔習性。

  為北部灣重要漁獲物之一。肉質較粗硬,可鮮食,一般多加工制成咸幹品。

  中國南北海區產有中華海鮎;南海產有硬頭海鮎。兩者腭齒均呈粒狀,前者每側隻有1群,後者則有前後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