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子葉植物綱鴨蹠草亞綱的1科。多年生或1年生草本,常密集叢生;常具根狀莖。葉基生或同時莖生;葉片扁平至圓柱狀,披針形,線形,有時退化呈芒刺狀;葉鞘開放或閉合。花組成聚傘、傘房、圓錐或頭狀花序,稀為單生,小型,兩性,整齊;花被片6,2輪交互排列,革質或幹膜質;雄蕊6,稀為3,花藥底著,具有4個孢子囊,縱裂;花粉粒具3核,單孔;雌蕊由3心皮組成,子房上位,1或3室,花柱單一,柱頭3分叉。蒴果,裂成3瓣;種子多數或3枚。染色體基數x=3~36。有88屬約300種,分佈於溫帶和寒帶,常生於潮濕地。中國產2屬約80餘種,分佈於全國各地,以西南地區較多。

  本科植物有些可編席、帽和制繩索;有的供藥用,如燈心草、野燈心草等。燈心草莖髓含三肽類為y-谷氨酰-纈氨酰-谷氨酸,並含芹素(api genin,為5,7,4'-三羥基黃酮)及多糖類。功能利尿通淋,清熱安神。燈心草的莖髓又可做燈心、枕心。

  燈心草科的系統位置,學者們的見解尚不一致,有些人認為燈心草科與百合科有密切關系,可能與鴨蹠草科一類同源於百合科的原始類型。另一些人根據近來關於氣孔(器)和導管分佈的資料,不同意上述見解。燈心草科的特點在於導管通常出現在所有的營養器官(根、莖、葉)中和具有2個副衛細胞的氣孔。根據這兩種情況,燈心草科類似於鞘葉草科(Restionaceae)、莎草科和禾本科,而明顯地不同於百合科,因為百合科沒有副衛細胞,而且導管主要限於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