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植物門的1綱。葉脈常為平行脈,花葉基本上為3數,種子以具1枚子葉為特徵。絕大多數為草本,極少數為木本,維管束分散,篩管的質體具有楔形蛋白質的內含物,除百合目的一部分植物外,維管束通常無形成層。莖及根一般無次生肥大生長,有些植物雖有此種生長,但形成層不同於雙子葉植物,即次生韌皮部和次生木質部皆在形成層的內側形成,竹、椰子、露兜樹雖有似樹木的堅實樹幹,但仍具閉鎖維管束,和草本性的單子葉植物相同。主根較早即停止生長,另發出多數纖細的不定根,形成鬚根(見根)。。葉一般為單葉、全緣,稀有掌狀或羽狀分裂葉以至掌狀或羽狀復葉;葉片與葉柄未分化,或已明顯分化,並常有葉柄的一部抱莖成葉鞘;一部分單子葉植物也具托葉,但不一定等同於雙子葉植物的托葉;在一般單一、全緣的葉,第一次側脈先端在葉緣或葉端融合為閉鎖葉脈系,棕櫚科、薑科、芭蕉科的葉有次生細脈,和第一次側脈平行成特殊平行脈。如椰子等多種具復葉植物,常由葉片本身裂開形成,此外有些植物的復葉,則由開孔形成,也有的由小葉原基分化而成。花葉多3數稀有4或2數,除薑目某些種的雄蕊外,無5數,在原始類群中,多見離生心皮以及單溝的花粉。種子具1枚子葉,胚常變位,看起來子葉似頂生,而胚芽似側生,發芽時,首先突破種皮而出的為胚根,其次為圍繞胚芽的子葉鞘的基部,胚軸一般極短或受抑制,胚乳中的養分,被子葉頂部所吸收。也有胚的各部不分化的。

  一般認為單子葉植物是由已絕滅的原始雙子葉植物中如毛茛類或睡蓮類的祖先演化而來。H.休伯爾認為單子葉植物和毛茛類雙子葉植物是同出於一個自然單位的極端兩翼,而番荔枝科、馬兜鈴科、睡蓮科及胡椒科為兩翼間的紐帶。即休伯爾認為單子葉植物起源是與毛茛類的祖先相關的。而A.克朗奎斯特則認為可作為單子葉植物起源的雙子葉植物,應是草本、形成層活動力弱、有正常花被(即花被不特化)、單孔的花粉、離生心皮及薄片胎座的類群。在現存的雙子葉植物目中,睡蓮目具備此類特殊性,雖它非單子葉植物的直接祖先,但在前單子葉植物的雙子葉植物中,有近似睡蓮目的化石,見於晚白堊世阿爾比期(Albian epoch)。

  1964年H.梅爾希奧將單子葉植物綱分為沼生目(He-lobiae)等14目,А.Л.塔赫塔江和 A.克朗奎斯特改本綱為百合綱(Liliopsida)。1981年,克朗奎斯特,還將本綱分為澤瀉亞綱(Alismatidae) 等5個亞綱,共有澤瀉目Alismatales等19個目(見被子植物門)。1980年,H.T.達爾格倫,改稱本綱為亞綱,分為澤瀉超目(Alismatiflo-rae)等7個超目,共有水鱉目(Hydrocharitales)等26個目,各分類內容大都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