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化學的先驅者。江蘇無錫人,字雪邨。生於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卒於光緒十年(1884)。鴉片戰爭後,西方近代科學陸續介紹到中國。徐壽青少年時期開始始接觸近代科學。咸豐五年(1855)徐壽在上海讀到墨海書館編譯出版的《博物新編》一書,從中得到近代蒸汽機知識。

  徐壽勤奮好學,在其次子徐建寅協助下,制成中國第一艘輪船。同治六年(1867)徐壽進入江南制造局,次年開始譯書工作,所譯第1部書為《汽機發軔》。後來主要翻譯近代化學書籍,多與英國教士傅蘭雅合作。據《清史稿》載,徐壽一生譯書13種,其中以《化學鑑原》影響最大,在化學元素譯名及制定化學名詞方面作出重要貢獻。徐壽和傅蘭雅等人在上海開辦中國第一所培養科學技術人才的學校──格致書院,並編輯出版中國最早的一種科技期刊《格致匯編》。格致書院從創辦到最後停辦將近40年,不但培育瞭一些科技人才,傳播瞭近代科技知識,而且對國內興辦近代科學教育起瞭很好的示范作用。《格致匯編》開始為月刊,後改為季刊。從創刊到停辦歷時16年,實際出版7年,介紹和傳播瞭不少西方近代科技知識。徐壽不僅熱心辦刊,而且自己積極撰寫文章。如《醫學論》、《汽機命名說》和《考證律呂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