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分含量大於土的幹重0.3%,地下水中易溶鹽含量大於0.5%的土。乾燥的氣候是鹽鹼土形成的必要條件。在年蒸發量大於年平均降水量的地區最易形成鹽鹼土。鹽鹼土多是粘性土,砂性土極為少見。人類灌溉等活動引起地下水位升高,地下水通過毛細上升作用將鹽分輸送到地表土層,經過蒸發作用而積鹽的土稱鹽漬土。鹽鹼土中易溶鹽溶失後,土的密度、變形性、聯結性、強度和透水性等均發生顯著變化。在粘性土中鹽分的溶失還將引起交換陽離子成分的改變。此外,土的鹽分的溶失使滲透水成為具侵蝕性的的水,腐蝕建築物地下結構的鋼筋混凝土。土中水溶液礦化度的升高能降低土的凍結溫度。鹽堿土使農作物減產。

  鹽堿土中常含有以下3種可溶鹽類:易溶鹽(NaCl、KCl、Na2SO4Na2CO3等),中溶鹽(CaSO4·2H2O、CaSO4),難溶鹽(CaCO3MgCO3CaCO3·MgCO3等)。按含離子的比例,鹽堿土可分為4類(表1),按含鹽程度亦可分為4類(表2)。

表1 鹽堿土分類表

表2 鹽堿土分類表

  鹽堿土幹旱時具有較高的強度。但土中的鹽類為不穩定組分,濕度升高時極易轉化為溶液,使土的強度降低,壓縮性增強。鹽堿土區的建設必需考慮這一現象。中國西北、東北、華北的內陸幹旱、半幹旱區廣泛分佈有鹽堿土。在鹽堿土分佈地區進行工程建設必須註意地表、地下徑流的調節與排放,或采取其他的工程措施改良土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