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測定日面上某一特徵(例如黑子)的位置的坐標系統。通常採用隨太陽自轉的坐標系統。日面上的位置常用日面經度L和日面緯度Ф來表示。太陽繞著自轉軸由東向西(從地球上看)自轉。自轉軸和太陽表面相交於兩點,分別稱為太陽北極和太陽南極。通過北極和南極的大圓,叫作日面子午圈。規定1854年1月1日格林威治平午(儒略日2398220.0)通過太陽赤道對於黃道的升交點的子午圈為本初子午圈。日面經度由本初子午圈量起,向西計量,由0°~~360°。這樣定義的經度又稱卡林頓經度。通過太陽中心作垂直於自轉軸的大圓,稱為太陽赤道,它將太陽分為北半球和南半球。日面某點的鉛垂線和赤道面間的夾角Ф即為該點的日面緯度,由赤道起沿著某點的子午圈向兩極計量,由0°~90°。向北計量的叫北緯,用“N”或“+”號表示,向南計量的叫南緯,用“S”或“-”號表示。太陽自轉的會合周期的平均值為27.2753天。規定1853年11月9日本初子午圈轉到日面中心的時刻為太陽的第一個自轉周的開始。自轉周都給以連續的號數。每年中各個自轉周的號數和開始日期都可從天文年歷中查到。要確定日面上任一點的位置,需要三個數據:①自日面北點量起的太陽自轉軸北極的方位角P,向東為正,向西為負。②日面中心的日面緯度Ф0。③日面中心的日面經度L0。在天文年歷中列出瞭一年中每天世界時零時的PL0和Ф0值,應用內插法就可求出觀測時刻的卡林頓經度L和緯度Ф值。

  由於日面特征的坐標不需要知道得十分準確,準確到半度或一度就夠瞭。因此,在實際工作中不用球面公式來求L和Ф,而用特制的網格和表來量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