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兩個面(稱為膝折面)為界,其中間的層理或面理髮生急劇轉折的變形帶(見彩圖)。

向斜(寧夏石嘴山) 又稱扭折帶。膝折帶內與其外的層理或面理圍繞膝折面組成瞭不對稱的尖棱褶皺,帶內的層理相當於尖棱褶棱褶皺的短翼。膝折帶的寬度一般在10釐米以下,規模較大的則稱為巨型膝折帶或膝折褶皺,見於 礦物晶格的膝折稱為扭折。

  膝折帶實質上是具有一定寬度的剪切帶,帶內巖石與兩側巖石作相對剪切滑動,而使其中的層理或面理產狀發生急劇改變。由一系列平行的膝折帶組成不對稱的尖棱褶皺。如果為兩翼等長的對稱褶皺,稱為人字型褶皺或手風琴式褶皺。兩個傾向相反的共軛膝折帶組成箱狀褶皺,也稱共軛褶皺(見圖)。

以人字型褶皺為例,總體的幾何形態為相似褶皺,但褶皺中巖層的厚度又保持不變而具平行褶皺的特點。

  膝折帶常發育於成層性良好的巖石中,如薄層頁巖或板巖中,是巖層受到與層理或面理平行或稍微斜交的壓應力作用的結果。如主壓應力方向與面理平行,常形成對稱的共軛膝折帶;當主壓應力方向與面理成較大交角(如30°)時,則形成單斜的一組膝折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