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別巖石是否具有生油巖的特徵。生油巖是指能夠生成並提供具有工業價值石油的巖石。生油巖的3個必要條件是:①有足夠數量的乾酪根;②適於生油的乾酪根類型;③乾酪根生成石油所必需的成熟度。為此,人們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瞭一些定性的或定量的界限作為生油巖標誌。

  一般採用巖石中的有機碳含量來指示巖石中的乾酪根豐度。有機碳含量是指巖石中除去各種無機碳以外的碳元素含量,可用實驗加以測定。由於測得的有機碳是巖石經歷瞭長期地質演化而殘存的的有機碳,而且幹酪根也並非由單一的碳元素組成,所以這種殘餘的有機碳含量並不等於巖石中的幹酪根含量。但許多研究結果表明,巖石的殘餘有機碳的含量能近似地反映巖石中的幹酪根含量。根據石油勘探多年實踐,中國國傢地質總局中心實驗室將陸相泥質巖生油巖的有機碳含量下限值定為0.5%。而對於海相碳酸鹽巖石,該有機碳含量最小值可能低至0.3%,甚至0.1%。

  判別幹酪根類型的方法主要是:①按未成熟的幹酪根的元素組成分類。氫碳原子比大於1.5,而氧碳原子比小於0.1者,屬於Ⅰ型幹酪根,其生油潛力可高達80%。Ⅰ型幹酪根主要是由選擇性富集的藻類和受微生物強烈改造的分散有機質所組成。氫碳原子比為1.5~1.0,氧碳原子比為0.1~0.2者,屬於Ⅱ型幹酪根,其生油潛力可達60%。Ⅱ型幹酪根主要是由各種浮遊生物及孢子花粉等混合物所組成。氫碳原子比小於1.0,氧碳原子比大於0.2者,屬Ⅲ型幹酪根,其生油潛力僅為30%。Ⅲ型幹酪根主要是由高等植物組成。②參照孢粉學研究方法,可將經過酸解和浮選分離出的幹酪根置於顯微鏡透射光下,劃分出無定形絮質、藻質、草質、木質和鏡質5種組分。絮質、藻質和草質為腐泥型幹酪根,木質和鏡質為腐殖型幹酪根,中國分為腐泥組殼質組、鏡質組、惰質組4類,並按這4類多少劃分Ⅰ、Ⅱ1、Ⅱ2和Ⅲ型幹酪根。③按幹酪根的組分(反射光)分類。類脂體含量大於80%者,屬於Ⅰ型於酪根;類脂體的含量為80~20%者,屬於Ⅱ型幹酪根;類脂體含量小於20%者,屬於Ⅲ型幹酪根。實踐表明,各種幹酪根分類參數或分類標志都有其局限性,最好采用多種方法綜合判別幹酪根的類型。

  常用幹酪根本身或幹酪根的生成物判別幹酪根成熟度。利用幹酪根本身研究其成熟度時,除用幹酪根元素組成及紅外光譜特征隨埋深的變化判別其成熟度外,還常用幹酪根的鏡質體反射率(R0)判別成熟度。當R0小於0.5%時,幹酪根處於未成熟階段,其主要產物是H2O及CO2,隻有極少量烴類;當R0為0.5~2.0%時,幹酪根處於成熟階段,幹酪根大量生成油氣;當R0大於2.0%時,幹酪根處於過成熟階段,幹酪根隻能生成幹氣。鏡煤反射率是目前鑒定生油巖成熟度中應用最廣的光學技術,但由於鏡煤在Ⅰ型幹酪根中少見,因而在應用上受到局限。當利用幹酪根生成物研究其成熟度時,常用石油或生油巖抽提物中不同碳原子正烷烴的相對分佈特征判別,計有正烷烴成熟指標(NPMI)、碳優勢指標(CPI)和奇偶優勢(OEP)3種指標。中國一般采用OEP值,其含義是,在正烷烴色譜圖上,主峰及其前後的各兩個組分中的奇碳數正烷烴含量與偶碳數正烷烴含量的比值。當 OEP值大於1.2時,幹酪根處於未成熟階段;當OEP值小於1.2時,幹酪根處於成熟階段。此外,還可直接根據幹酪根和孢粉的顏色變化,估測它們的成熟度,黃色指示未成熟,橘黃和褐色指示成熟,而黑色指示到瞭變質作用階段。近年來,許多學者還采用生油巖中生物標記化合物判別幹酪根成熟度。除瞭上述之外,還可測定幹酪根的熒光性研究幹酪根成熟度,但隻能定性地研究它們的演化程度。

  

參考書目

西北大學地質系石油地質教研室編:《石油地質學》,地質出版社,北京,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