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O2近於飽和而堿質較高的中性噴出巖。與粗面巖相當的深成巖是正長巖。其 SiO2平均含量為60%左右,Na2O+K2O為8~13%。粗面巖一般具塊狀構造,有時呈流流狀構造。通常有數量不等的斑晶,基質為全晶質粗面結構,當堿性長石微晶呈寬板狀或近等軸粒狀無定向排列時,稱正長斑巖結構。有時可見球粒結構。粗面巖主要由堿性長石組成,並含少量斜長石、石英和鐵鎂礦物。據次要礦物種屬,可對粗面巖作進一步命名,常見的有石英粗面巖、黑雲母粗面巖、鈉閃粗面巖、霓輝粗面巖、白榴粗面巖和藍方粗面巖等。其中前兩種巖石稱鈣堿性粗面巖,後三種稱堿性粗面巖。關於粗面巖的成因,一種觀點認為粗面質巖漿是派生巖漿,並且主要與巖漿同化作用有聯系。另一種觀點認為是堿性玄武巖漿分異作用的產物,分異作用有兩種演化趨勢。一是向堿度增大的方向發展,即堿性玄武巖→粗安巖→粗面巖→響巖;二是向酸度增大的方向發展,即堿性玄武巖→粗面巖→堿性流紋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