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與二長巖相當的、介於粗面巖和安山巖之間的火山巖。粗面安山巖的簡稱。呈白、灰、淺黃或紅色。斑狀及粗面結構,氣孔-塊狀構造。斑晶主要由斜長石(中長石、更長石)和暗色礦物組成,基質主要為斜長石及鹼性長石。有的斜長石斑晶由鉀長石鑲邊,形成正邊結構。有的鹼度大的粗安巖還含有鹼性暗色礦物(如霓輝石、鈦輝石)以及很少的似長石。粗安巖化學成分的平均含量為:SiO2=56.00%,CaO=6.877%,Na2=3.56%,K2O=2.60%,以SiO2K2O+Na2O、K2O較高,CaO較低,而與安山巖不同。在SiO2對(K2O+Na2O)關系上,它介於堿性玄武巖與粗面巖之間,是偏堿性巖石。據Na2O/K2O比值,可以進一步劃分:>1.5的為鈉質粗安巖;<1.5的為鉀質粗安巖。粗安巖是在構造運動從活動趨於穩定時期火山噴發的產物,常見於晚造山期;或見於構造上相對穩定的地區。其巖漿主要來源於受深斷裂影響的上地幔。粗安巖或與玄武巖、安山巖、流紋巖等共生,或與堿性玄武巖、粗面巖、響巖等共生。產狀以中心式噴發的為主,大多為熔巖與火山碎屑巖互層產出。中國江蘇、安徽的中生代火山巖中,常見粗安巖,並與鐵、銅、黃鐵礦礦床等有成因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