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鄉村地區的經濟、社會、人口、聚落、文化、資源利用及環境問題的空間變化的學科,或稱農村地理學。它是人文地理學的分支學科之一。對這門學科應包括的內容尚無一致的認識,通常認為它研究非城市區的人文組織和活動的地理方面的問題,既不包括在農業地理學的範疇之內,也不完全包括在聚落地理學之內,可以視為鄉村地區的區域地理研究。涉及人文地理學和自然地理學各分支學科,並與社會學、經濟學、人口學、環境科學等有密切聯繫。

  發展簡況 鄉村地理學的研究起源很早,20世紀初,法國地理學者P.維達爾-白蘭士及其學生A.德芒戎、J.白呂納等做瞭大量有關鄉村地理論題的研究工作,他們用歷史的方法研究農村聚落的類型、分佈、演變及其與農業生產系統的關系。以後,德國的A.韋伯等也研究瞭鄉村景觀問題。法國小區域研究一向把農村地區作為主要對象。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各國城市化進程加快,使鄉村經濟結構發生變化。70年代以來,由於全世界對環境問題的關註,發達國傢出現的逆城市化現象,以及發展中國傢日益重視鄉村建設和鄉村經濟發展,使許多國傢開展瞭鄉村地理研究。國際地理聯合會(IGU)也於1976年成立瞭鄉村地理委員會(1984年更名為鄉村發展委員會)。

  研究內容 鄉村地理學的傳統研究內容是鄉村聚落地理或稱村落地理以及農業地理。現在研究領域已經擴大到許多其他的方面,例如鄉村地區的發展和建設,鄉村人口的變化,鄉村環境,鄉村產業結構、勞動、職業及農村社會結構的變化,以及鄉村的居住、交通、服務供應、文化教育等。研究的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①鄉村資源的綜合評價和開發利用研究;②鄉村土地利用和經濟結構的空間變化研究;③鄉村地域類型和功能分區的研究;④鄉村聚落的合理佈局和鄉村城鎮化的研究;⑤鄉村生態環境的研究;⑥鄉村人口職業構成和勞動力轉移規律的研究;⑦鄉村聚落、經濟、文化教育、交通、環境等方面的總體規劃。

  研究方法 ①實地調查,瞭解實際的基本情況和變化。②典型對比,可根據經濟水平或鄉村景觀等將研究區域分為若幹類型,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進行對比研究。③系統分析,把鄉村作為自然、經濟、社會的大系統進行分析。比如在產業結構研究中以某一產業為中心,聯系其他產業進行分析;在城鄉關系中,以集鎮為中心,聯系城市、村莊進行相關分析;在人地關系上,以人口為中心,聯系資源、環境和經濟進行分析。④動態研究,分析鄉村的形成和演變,探討發展變化的基本趨勢。⑤區域模式,根據鄉村土地利用結構、勞動力結構、產業結構、收入結構、投入和產出結構等經濟發展指標,建立不同的農村發展模式並加以論證,為建立鄉村級地域經濟體系提供依據。

  

參考書目

 M.Pacione,Rural Geographу,Harper and Row,London,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