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統一設計原則和編制體例的、系統反映製圖物件內在聯繫的一組或幾組地圖的彙集。它被廣泛應用於經濟建設、行政管理、國防軍事、科學研究、文化教育及旅遊交通等方面。

  起源和發展 atlas 一詞源於古希臘神話中半神半人阿特拉斯的名字,16世紀地圖學傢G.墨卡托用它作為地圖集的專有名稱,並由他設計、同他兒子合作出版瞭一本《世界地圖集》(1595)被稱為《墨卡托地圖集》。該地圖集代表表瞭16世紀西方地圖的成就。中國明代羅洪先編制的《廣輿圖》總結瞭中國16世紀以前地圖的成就,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地圖集。墨卡托的《世界地圖集》和羅洪先的《廣輿圖》,是早期地圖集的代表作。

  1845年德國H.貝格豪斯編制的《自然地圖集》,是最早的專題地圖集。19世紀60年代美國出版的部分縣區土地資源圖集,是區域地圖集的肇端。1889年芬蘭出版世界上第一本國傢地圖集──《芬蘭國傢地圖集》。

  隨著科學和地形測繪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現代地圖集以精確的大、中比例尺地形測繪資料作基礎,並以等高線和分層設色表示地形,加上照相平版彩色膠印技術的應用,從而使地圖集的科學內容、表現形式和制作質量都達到一個新的水平,編制出版瞭不少著名的地圖集,如英國的《泰晤士世界地圖集》和蘇聯的《蘇聯世界大地圖集》;1934年中國申報館編制出版瞭《中華民國新地圖》,1965年完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地圖集》,1968年出版瞭《中華人民共和國分省地圖集》,這些圖集全面系統地反映瞭中國自然條件、自然資源和地理環境的特點。以後世界各國還分別出版瞭不少地圖集。

  種類 按制圖區域范圍劃分,有世界地圖集、國傢地圖集、區域地圖集、城市地圖集以及海洋地圖集等。按用途可分為參考地圖集、教學地圖集和旅遊地圖集等。按性質和內容還可分為普通地圖集、專題地圖集、綜合地圖集3種類型。

  要求 地圖集不是各種地圖的機械拼湊,而是內容完整、結構嚴謹、內容與形式都統一協調的地圖作品。其要求如下:①系統性和完整性。依據地圖集的任務,具備各學科或各部門最基本的選題和內容,包括各種要素的類型圖、區域圖,一定數量的分析圖和綜合評價圖,同時選擇部分典型圖(反映典型區域的特征),以及一些附圖、剖面、統計圖表和文字說明,以充分利用版面,豐富圖集內容。②實用性。即要求圖集能夠包括與建設和生活有直接關系的內容,如各種自然資源的分佈、開發和利用,自然災害及其防治,環境污染及其治理,疾病的地理分佈和防疫,人口增長及其控制等方面的地圖。此外,還應有反映制圖區域內特殊的自然條件和獨特的資源,以及其他有特殊意義的圖幅。③統一協調性。圖集內同一地區的地圖要盡量采用相同投影;比例尺要盡可能系列化,相關的專題地圖要采用共同的地理底圖;編排地圖要有一定的順序;分類、分級、分區和圖例體系要大體相應;地圖內容指標和輪廓界線的制圖綜合標準要一致;表示方法、圖式符號和地圖整飾要相互協調等。

  大型地圖集的編制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程,往往要利用多學科與多部門的調查研究成果,需要地圖作業人員同各專業人員密切配合,需要大量科學組織工作和制圖設計編輯工作。當前地圖集發展有以下趨勢:隨著區域研究的深入和各學科的不斷發展,區域地圖集和專題地圖集的編制,尤其是環境地圖集、海洋地圖集和城市地圖集的編制將進一步擴大;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區域規劃、預測預報等實用性地圖將進一步增多;編制方法上將進一步利用遙感圖象、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和計算機輔助地圖制圖技術,從而縮短編制周期,提高圖集質量。